JYH64J98Y99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YH64J98Y99H

博文

雅兴难得来一回 何须平仄束手脚

已有 4327 次阅读 2008-7-28 22:07 |个人分类:未分类| 谈论诗歌

记得2007年初夏,我赴四川成都、黄龙九寨沟参加学术会议及文化考察活动。时值旅游淡季,几节软卧车厢一度只有本人一位乘客。列车急驰在秦岭山脉,犹如一匹脱僵的野马,风驰电掣般地昼夜兼程、不知疲倦、一往无前。凭窗望去,山峦叠嶂,绵延起伏,云蒸霞蔚,溪水欢腾,山清水秀,瀑布飞流,对于长期生活在平原地带的我而言,这样的场面令人动容,兴奋感叹不已!

 

山与水,与中国文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山的挺拔,水的随意;山的严肃,水的活泼。一静一动,亦庄亦谐。这一切,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和人生的诸多启迪。我不懂诗词,发音又不准,更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平平仄仄仄仄平,但这一切不妨碍我诗情渐发,难道没有受到专业训练的人就不能踢踢球?那些所谓的专业球员不也往往踢得很业余吗?我读过一些文学专家非常讲究格律的作品,他们除了懂平仄又有什么内容呢。看多了,胆子也大了。不怕那些文人雅士吓唬了。写作,首先应该是一种真实的生活状态,在此意义上,对于所谓的专业写手,我很是怀疑。恐怕在垃圾与精品之间,还应该有一个中间状态。就让我们处于黑色与白色之间的灰色状态吧。

 

俗话说,人到中年万事休。这话,太消极,不可取。平民百姓芸芸众生,难道就失去了快乐的理由吗?其实,幸福不需要拥有很多,拥有许多世俗光环的人未必幸福。某种程度上,幸福需要自娱自乐!美好也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境界,生活处处充满着美好,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曾经听过一次讲座,一位擅长诗词写作的著名古代文学专家用通俗的比喻调动起我们学习写诗的积极性。他把一个字,比喻成一块钱,他说,你如何花上28元钱,在超市里买一件让自己和朋友都感到惊喜的物品。如果你能做到,你就成功了。你若能用28个字,创造音韵、内容、意境、情趣、哲理、境界、气势皆美的文字,那肯定就是一首好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凡事不妨一试。聆听过著名诗词专家的讲座,受到过鼓励,我斗胆信笔写下:

 

巍巍秦岭漫漫路,云低雾绕溪水喧。莫叹山险蜀道难,穿山越岭永向前。

 

山川河流的风光,让人触景生情,兴奋都还来不及,更不存在旅途寂寞的问题,只是增添了内心世界的振奋与美感。人到中年,回归自然,用美国自然主义作家梭罗的话说,活在深处,生活才自然。我们现在则是慢慢地沿着这个方向向深处走去。正像海得格尔说的,我们要“诗意地栖居”。不是“人到中年万事休”,而是人到中年宜学诗。

 

旅程归来,重温旧作,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尽管感情是真实的,语言是朴实的,意境是确实的,创作也是切实的,但能否称之为诗,内心不免忐忑。可是,请教专家难呀,还是自己摸索吧!谓之自学、自省、自悟。什么情贵实、意贵虚,什么人贵直、文贵曲,什么继承与创新、原创与临摹,等等,有的好像是谁说过的,有的好像是在哪儿看到过的,还有的仿佛就是自己顿悟出来的。在我们这个日益开明开放的社会,在当下这个逐步多元宽容的时代,虽然自己怎么写都可以,但确实写得不能不靠谱,索性将这种感受往自己熟悉的诗里靠一靠,靠得越近,心里越塌实,尽管会有仿作嫌疑。但借鉴、点化,何尝不是一种创作的手法?学习书法可以临帖、摹帖,学习诗歌何不可以临诗、摹诗?借鉴《滁州西涧》的行文格式,再注入自己的原始感受,吟咏数日,推敲再三,遂改成了今日的《蜀道偶感》。诗云:

 

独怜机车旷野行,下有深壑涧水喧。穿山越岭晚来急,近观瀑布挂前川。

 

2008年新春,我曾以此诗制作贺年短信,发给诸位师友,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徐海铭不弃文字之陋,竟兴致勃勃地将拙作翻译成英语,令我大喜过望!瞬间让人产生中国诗词的伟大复兴与中国诗词走向世界的美好想象,这样的感觉美妙至极!也真正领悟了什么才算抛砖引玉。哪有什么永远快乐的事情,其实,短暂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946-33554.html

上一篇:值得批评的企业高管高薪现象
下一篇:《英雄赞歌》歌词新编
收藏 IP: .*| 热度|

2 刘用生 李祖龙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2: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