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谷花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zizhang 张欣,或称子张,山东人,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习。

博文

车窗外的云南(四)

已有 3343 次阅读 2008-7-20 11:00 |个人分类:生活:小园香径独徘徊

                   车窗外的云南

                         

                      子  张

                         (四)

 

石林也是我很早就知道的风景,改革开放之初,我买过一幅可以贴在墙上的印刷品石林风景照片。中国人对造型奇特的石头素来喜爱,收藏者、欣赏者代不乏人,曹雪芹诗云:“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以太湖石营造自家庭院也曾是白居易晚年一大乐趣。但像云南石林这样规模宏大、蔚为壮观的天然奇石景观,恐怕天下都属少见。

自然,石林之被欣赏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观有关,自然与心灵的契合成就了这片美景,于是有了千姿百态的命名,有了文人雅士各有寄托的题刻,也同时留下了不同时代风云变幻的痕迹。“文革”中,鞭尸之举体现在这里,就是把民国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题写的“石林”二字刮掉,宁可落个丑陋的空框在那里也不能让“封资修”占领这一“阵地”。想来真是“左”得离谱。

不过人因了贪婪和幼稚似乎总是不自觉地处处留下笑柄。开放之初,石林跟着“时来运转”,可据诗人公刘的说法,也并不比“文革”时候好到哪里。他在一篇题为《会见“阿诗玛妈妈”》的散文中写道:“无孔不入的商品经济,渗透了每一座岩体的缝隙。到处都是摆摊设点的小贩,有的还会用几句英语兜揽生意,各色次品、赝品以及绝非手工制作的‘手工艺品’充斥坊间;视角较好的一些地段全被‘摄影师’们割据了;卫生状况不甚理想,管理部门缺乏对游人的反污染教育;过多的人工雕琢,某些用心良苦的绿化,反而起了破坏景观的负作用;最为荒唐的是,林间草坪之上,挤满了不知怎么从戈壁滩上拉来的骆驼,还有用矮小的白川马涂上一道道黑花纹,‘改装’为非洲的舶来品——‘斑马’;而若干位作‘阿诗玛’状的少女,居然在头帕一侧插上野雉毛……”

现在距离公刘写这段文字时候又过去了近二十年,但商品经济并没过去,故而也就没什么大的改观,只是那些过于拙劣的戈壁骆驼和造假斑马不见了而已。但是人造草坪还在,完全破坏了石林地貌的原生状态,每个景点都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这里显露出的,只是商业开发的冲动和野蛮,自然和美已经沦为经济学的奴仆。

倒是在返程途中,透过车窗看到:某些尚未“开发”而与红色土壤、绿色山林以及顶着烈日劳作的农民融为一体的“石林”,犹自纯朴、沉默地存在着,因为没有“经济指标”的压力,才保留了一份自然和从容。常识告诉我,这就是真实的美,而真实的美不需要门票,也不需要“知名度”,它可以并且最好是“遗世独立”,因为一旦遭遇人的贪婪,真实的美往往就会荡然无存。

和石林有关的是传说中的撒尼少女阿诗玛。这个美丽的少女经过几十年的人工“打造”,似乎也已变得扑朔迷离了。比如说,她对热不巴拉及其儿子阿支的拒绝,真的只是表现了对“地主阶级”的仇恨吗?她的故事仅仅是一个“阶级斗争”的故事吗?那么,流传于撒尼人民生活中的这个传说,与《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又有什么区别呢?

而今,阿诗玛的真实故事已没有人愿意去探究了,她已简化为一个小石林中眺望远方的石柱形象,匆匆忙忙的游客在“她”跟前留个影,又匆匆忙忙地追赶自己的旅游团去了……

因有《阿诗玛石柱》四行:

 

    阿诗玛兀自张望

    观光客匆匆忙忙

 

    穿上撒尼人的花衣裳

    到她跟前照张相

                                                   200872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81-32772.html

上一篇:车窗外的云南(三)
下一篇:车窗外的云南(五)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1: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