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自远方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ingguo 相遇真,邂逅美,捕捉属于自己的思想。

博文

健康的自然原理与方法

已有 4831 次阅读 2007-6-14 14:33 |个人分类:随笔

 

人们常说“绿色的就是健康的”,意思是“自然的就是健康的”。为什么自然的就是健康的?这是个深奥的问题。感性的认识是:生活在自然环境好的地方、生活过得自然的人更少生病、更多长寿。所以我们相信这个说法。健康应当师法自然,或者说应当从自然中学习健康的道理。人类文明改变了自然环境,人们生活在“不自然”的环境中。对于身体的健康而言,“不自然”的环境不如“自然”的环境好,由此推想,对于人的心理(这里指贴近生理的心理活动,以区别思维)的健康而言,对于人的思维的健康而言,同样如此。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自然的事情都有利于健康,比如人的欲望是自然的,简单地顺其自然就不能获得健康。食色性也,人的许多疾病却来自于对“食”与“色”的贪婪。我们需要寻找的是:什么是对于健康有利的身体的“自然”、心理的“自然”、思维的“自然”?

 

还是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一棵茂密的大树,阳光雨露、土壤里丰富的营养对于它而言可以说是“按需分配”的。大树日夜不息地汲取养料但从不会吃得打嗝,也不会得诸如糖尿病、脂肪肝之类的富贵病。大树的这个本领是自然给予的,即“自然的本领”(不妨称之为“自然的节制”)。人好像失去了这种本领,看来人在进化的过程中出了问题——表面的原因是人的高度发达的大脑强化了人的欲望,深层的原因是人类社会或人的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通过思维夸张了人的欲望。虽然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但人离“自然的节制”却越来越远。

 

“自然的节制”是对健康有利的第一条原理。健康专家提倡吃“七分饱”(为什么是七分饱而不是五分饱或九分饱,不得而知。也许是“七分”与黄金分割数相近的缘故),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能挑千斤担就挑千斤担甚至更多,就使生命处于满负荷状态,增加了生命运动中受损伤的可能性。同理,不只应当在吃上讲求“七分饱”,对于人生的其它欲望、愿望,也要讲求“七分饱”。生命活力表现在追求、实现自身欲望、愿望的过程中,如果欲望、愿望经常处于“饱”的状态,生命的活力反而降低了。

 

仍然回到大自然中。树是自然界的长寿者,龟也是自然中的长寿者。也许通过研究自然界中长寿者的习性,可以创立一门师法自然的新科学——长寿学。龟非常耐饿,也许龟的呼吸很特别,有直接汲取阳光雨露、天地日月精华的本事。辟谷术(不吃五谷,原是方士道家修炼成仙的方法)即希望直接汲取阳光雨露、天地日月之精华,可以看成是人对龟的长寿本领的模仿。人在辟谷期间,不只身体处于辟谷状态,心理和思维也处于辟谷状态——精气神处于合一的“静”的境界。似乎只要用思想意志去渴望就能有所收获。如今不少女士以类似辟谷的方式来美容,好像能够表明:自然的也是美的。龟为什么长寿?值得研究。我们有理由认为,自然界中的长寿者具有使自身健康的内在的自然的要求。由于人的社会属性过分膨胀了人的欲望,人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使自身健康的内在要求。人要获得健康,必须找回自己的这个本领。

 

这就是对健康有利的第二条原理:具有渴望健康的内在要求。这个要求可以让人抛弃不良嗜好,培养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我们从来没有渴望、要求过健康,那么健康怎么可能走进我们的身体、心灵、思想?心灵暗示的力量、“心想事成”的力量如此神奇,以至看起来它本是一种“自然的力量”——思想意志可以引导我们去走捷径,回到健康的自然状态。

 

对健康有利的第三条原理是“回归自然态”。俗话说人生有三件宝:出汗、打喷嚏、放屁,这三件宝就是身体的自然态。此外,打哈欠、睡眠、伸懒腰、流泪、性活动、宣泄(如倾听与倾诉——接受与释放信息)等都是自然态。以下来谈其中的几项。

 

出汗。生命在于运动(劳动、体育锻炼、步行),运动了就会出汗,你不想出汗也不行,所以称之为“自然态”。运动要适度,要讲动静之道。几分动,几分静,因人而异,因身体精神状况而定。同理,心理、思维也要讲动静之道,无所用心不好,总是心事重重、为情所困也不好;无所思求不好,总是苦于思索、陷于难题也不好。

 

打喷嚏。据说患感冒有预防大病的妙处。打喷嚏与咳嗽大约都有这样的妙处。当然不必以患小病而防大病,所以可主动咳嗽,每天咳嗽七、八声,清除肺部的污浊之物。或者坚持在清晨用凉水洗脸,同时以鼻孔轻轻吸入清水清洗鼻腔,也能致使打喷嚏。

 

放屁。放屁的直接的好处是通肠胃,是肠胃功能正常的表现。多吃粗杂粮有此效果。可见,从自然的效果来看,细粮有其好处,粗杂粮也有其好处。有个笑话,某班同学很不喜欢某老师的课,上课前一些同学便吃一些半生不熟的干胡豆,上课不久放屁声此起彼伏,教室里乱作一团。普通食物就有各自的益处,动辄就医吃药不一定好。养好身体的“养”,是一个时间过程,靠自然的渐变逐步取得。

 

伸懒腰。伸懒腰的状态是吸入一口气后屏住,适当用力伸展四肢腰部,然后放松,这一刻心理与思维很自然地处于“静”的状态。这种呼吸方法与龟吸法(深吸一口气尽量屏住更长的时间)相似,对改变身体状态都有妙处,常常可以立竿见影。也可以盘腿而坐,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一呼一吸上,以达身体、心里、思维合一的“静”的境界。太极或瑜伽都讲究呼吸、静,要求形神合一;太极特点是慢、渐进、绵长,瑜伽则几乎不用力,求身体与精神的柔韧以达到其放松。

 

睡眠。能吃能睡是健康的表现。无论身体或精神的哪方面出了问题,都不能饭香睡甜。睡眠是摆脱疲劳、恢复精力的自然方式,但一个糟糕的梦可以破坏一切,甚至使人汗流浃背、惊慌失措、心力疲惫。身体睡眠的时候,大脑并未完全休息。这是问题所在。可见大脑健康、心理健康多么重要。我们对大脑、对梦还知之不多,对睡眠还缺少科学知识。我们不能躲开一个不好的梦对睡眠的干扰,更不能总是做预期的如花香一样的美梦。梦是生理与心理的总和,包含着过去的信息(回忆)和渴望着的信息。梦的寓意再高深也不是理性,梦似乎是一个与情感关系密切的“自然物”。也许下面的办法可以争取好的睡眠:少压抑自己(真实地面对自己);尽量在白天(以适当的方式如倾诉、高喊、幽默、哭笑等)宣泄、释放被压抑着的信息;睡前更真诚地对自己说——做个好梦、做个好梦。

 

以上几种做过之后通常能带来舒适感(除非身体有病),不妨仔细体会,善加妙用。同理,身体要回归自然态,心理、思维也要回归自然态。后两者的自然态有哪些?需要在生活中去捕捉。简单地说,心理的自然态是无忧无虑,是开朗、乐观、微笑的心态;思维的自然态是思维指向理性而不是指向欲望——思维指向欲望的结果是:欲望被欲思所强化。

 

健康当然要遵循科学,比如多喝牛奶、白开水,多吃蔬菜、水果等(从中同样可以找到如前所述的自然的道理)。这里讲的科学指的是目前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比起生物的历史来,人类文明的历史十分短暂,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也不够高,所以师法自然也许是一个走捷径的方式。还需要说明一点,以上三条原理是一个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性活动,完全戒除恐非自然态,多多宜善显然也不行,要讲自然态,也要讲“七分饱”,还要有“渴望健康的内在要求”——如此才可能了解几分饱对自己才是合适的、健康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76-3240.html


下一篇:情感不是真理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7: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