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永雄颈椎外科网----颈椎疾患交流平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pinedoctor 探索医学精髓 力克脊柱难题

博文

在美国看世博

已有 4652 次阅读 2010-5-10 02:35 |个人分类:海外观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世博, 西雅图, 太空针塔

恰逢举世盛况世博在上海举行之时我却无缘世博,远渡重洋来到美国,真是人生一大遗憾啊,还好,西雅图留下了1962年世博的标志性建筑太空针塔(Space Needle),闲来无事溜达到这里一睹为快。



任何介绍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旅游资讯的网站上,都会提到太空针(Space Needle)。这个位于市中心的高塔建筑,如今已成为西雅图的地标。它正是为了1962年西雅图21世纪博览会设计建造的。那一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太空时代的人类”,太空针从外形上看,就像一个飞碟架在高高的塔针上。上海图书馆世博信息中心的吴敏在《世博与科技》一书中说到,它“充分而直接地表达了人们的太空理想”。
太空针的官方网站用“故事始于一张餐巾纸”来开始太空针的历史介绍。

太空针(Space Needle)

在电视塔餐厅生灵感

太空针的官方网站用“故事始于一张餐巾纸”来开始太空针的历史介绍
其时,任西雅图世博会委员会主席的爱德华·卡尔森(Edward E. Carson)颇为筹建世博建筑而犯愁,他希望设计出一栋引人入胜,又能体现“太空”这一主题的建筑。

某天,卡尔森在德国斯图加特电视塔(Stuttgart Tower)的旋转餐厅吃饭时灵感闪现——为什么不在世博会园区内也造这样的一座塔,建一个“空中餐厅”呢?于是他将自己的想法手绘在餐巾纸上,并寄给了世界博览会官方。

卡尔森并不是建筑设计师,他是Western酒店集团的总裁。西雅图博览会组委会的詹姆斯·道格拉斯(James Douglas)为此邀请了建筑师约翰·葛拉汗(John Graham Jr.)参与设计,葛拉汗是一位知名的建筑师,他曾设计过世界上第一座购物中心——西雅图北门购物中心。

葛拉汗对这一委托非常兴奋,他牵头组建了一个12人的团队。在卡尔森最初的草图上,太空针造型像是连接地面的一个巨型气球,经过葛拉汗团队的修改,这个设计最终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底部三脚架和顶部飞碟造型,似乎更符合西雅图世博会的主旨。

建造太空针遇到的另一个难题是资金问题。卡尔森原本希望这个项目能从市政府财政得到支持,但是遭到拒绝。最终,几位商业巨头共同筹资解决了资金问题,使太空针的构想成为现实。

这座建筑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修建,工程队伍日夜赶工,才能赶在西雅图博览会开幕的前一天,完成最后一部电梯的安装。其建造在当时还创下了一些纪录。这座塔建在一个占地40平方米、深10米的地基上。一辆又一辆的混凝土车花了一天的时间来填满这个深坑,这在当时是美国西部史上最大型的灌混凝土工程,仅仅是它的地基,就和塔本身一样重。在太空针建成以后,它一度是美国西部最高的建筑。

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太空针,高度为184米,最宽处宽度为42米,上面有玻璃围成的观望台和旋转餐厅,内有两部电梯和两道螺旋形的步行楼梯。旋转餐厅能同时接纳260名顾客,每小时旋转360度。底座是重达5850吨的钢筋加固水泥,埋入10米深的地下。太空针可以承受每小时320公里的风力和9.1级的地震,且有25支避雷针来抵挡电击。


20年后再加盖一层

1962年4月21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当时正在佛罗里达度假,他按动一个金质发报电键,远程开启了世博会庆典的序幕。开幕式在上午举行,世博会标志性建筑太空针也在这一天正式对外开放。

开幕的当天,太空针配有538个音乐钟、44个放音喇叭,四周悬浮着2000个彩色气球,气球上印着“相会西雅图”的字样。高空杂技师骑着摩托车在太空针和运动场之间的缆绳上穿梭,高空气球则向人群抛洒着小旗子。西雅图在音乐、阳光和人潮中迎来了美丽的一天。

在1982年,太空针再增添一层。这一层本来就在建筑设计当中,但由于技术问题,建成20年后才被加上去。这一层可以最多容纳360人。

在1987年7月,太空针向西南“移动”了95米,所谓的移动,只是在地图上修正而已。因为美国国家海洋及气象局开始了为期10年的卫星绘画地图计划,即利用卫星图片修正地图。

除了太空针,西雅图世博会还建造了可容纳750人的太空舱。参观者可以乘坐太空舱模拟绕地球飞行,与月亮、太阳和星星为伴,参观者在10分钟内就完成了往返9万兆公里的太空之旅,而实际上,这要花费20光年才能完成。

此外,西雅图世博会还畅想了未来太空时代的生活,例如,职员可乘私人旋翼机去上班;将来的飞行器,使人类能在几分钟内环绕地球等。另外,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儿童科学实验中心,为8-13岁的少年提供了解科学的场所。

1960年代的太空世博

1962年的西雅图世博会,被认为是彰显人类在太空史上的成就和梦想的一次博览会,它恰如其分地呈现了人类对太空技术的实践和探索。

在更早的1955年,哥本哈根宇航大会期间,一个美国代表询问前苏联科学院行星际研究委员会主席:“您认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是美国人还是苏联人?”对方笑着说;”两者都不是,第一个宇航员将是一条狗,当然是苏联的狗。”

1957年11月3日,前苏联发射了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将一只流浪狗莱卡搭载升空。卫星进入大气层几小时后,莱卡因热衰竭死亡。

就在前苏联庆祝胜利的时候,美国宣布了“先锋”卫星计划的进展。但没想到发射当天,也就是1957年12月6日,“先锋”火箭刚升空2米,就一头栽下来。两个月之后的第二次实验也宣告失败。

与此同时,另一项名为“探索者”的卫星计划被美国政府批准。在美国东部时间1958年1月31日晚上10点55分,“探索者1号”卫星顺利升空,美国成功发射了人类的第三颗卫星。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飞行员加加林被送上太空,创造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开幕前夕,美国也实现了载人航天绕地球轨道飞行,这一年的2月,“宇宙神”洲际导弹改装的运载火箭把“水星”飞船送入太空,上面搭载的宇航员名叫约翰·格伦。

在这一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建成了载人航天器中心(1973年改名为约翰逊航天中心),用于设计阿波罗飞船、训练航天员和控制载人飞行。

这些载入航空史的事件,使世界充满了对太空的向往。20世纪60年代的两次美国世博会,主题都与太空相关。除了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外,在1964年至1965年举办的纽约世博会,展示了人类跨入原子时代、太空时代和自动化时代的科学技术。



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对未来的预言,有的不久之后就成为现实,而有的设想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我们也能看到它的实现
虽然时隔仅40余年,西雅图世博会的哪些预言已成真?

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对未来的预言,有的不久之后就成为现实,而有的设想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我们也能看到它的实现。

当时的设想包括:

将来的职员乘私人旋翼机上班。

将来的城市上空悬浮有巨型屋顶,人类可任意控制和调节城市天气。

将来的工作时间越来越短,每周只需工作24个小时。我们将有更多的时间用在艺术、运动和个人爱好上。

将来的厨房中,主妇只需按动各种按钮,就可准备家人的晚餐。

将来的墙壁是用空气制作的。

将来的电话上有一个按钮,按下就可看到对方的脸和正在说话的嘴。

将来的教室飘在空中,随着太阳移动,太阳光线一直照在书本上。

参观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的人,将来都有可能登上月球。

将来的飞行器,能让人类在几分钟内环绕地球。

将来不需种大豆,就可做豆腐。

将来人们像打开水龙头一样打开食品龙头时, 就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食品

上海世博据说要保留最美五馆,后来官方又否定了,我希望这样集结了设计师和建筑师艺术精华的作品,如果不是建筑本身保存问题或者涉及到产权等问题,如果建筑国同意保留的话希望能够保留尽量长的时间,这样也可以让暂时没有看到的人和以后想去看的人一点机会。



游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3268-322111.html

上一篇:瑞典医学中心的临床技能操作感悟
下一篇:美国门诊小觑
收藏 IP: .*| 热度|

2 田仁飞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