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陈奕平著《人口变迁与当代美国社会》

已有 7824 次阅读 2008-6-30 16:24 |个人分类:美国书目提要(07-11)

陈奕平著《人口变迁与当代美国社会》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2008630日发布

 

(黄安年按:本书作者系暨南大学教授陈奕平博士所著。这里发布是作者介绍、目录,前言和后记。有关该书的图片15幅是笔者拍摄的。)

 

书名:    《人口变迁与当代美国社会》

作者:     陈奕平

责任编辑: 郭珍宝

文字编辑:  张永椿

责任出版:  王勇刚

责任校对:   

封面设计:   

出版发行: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7月第1

字数:     265000

页码:      325

开本:     880X1230  1/32

排版:世界知识萨隆文化交流中心

印刷:     世界知识印刷厂

ISBN     7-5012-2898-1/D·613

定价:     22.00

经销:     新华书店

 

陈奕平  男,19665月生于四川资中。199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历史学(美国史方向)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暨南大学,获法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暨南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历史系教授,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社会与政治、中美关系、美国与东盟关系,在《美国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世界历史》、《当代亚太》、《世界民族》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以上材料由陈奕平先生提供)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网发布消息如下:

“陈奕平《人口变迁与当代美国社会》出版  我会会员、暨南大学陈奕平著《人口变迁与当代美国社会》于20067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全书包括美国人口的演变趋势、少数变多数——当代美国少数族裔人口变动特征及影响、“婴儿潮”人口步入老年期——美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逃离“舒适的集中营”——当代美国家庭与婚姻模式的演变、移民与当代美国、人口城市化与郊区化、“车轮子上的民族”——美国人口的地区迁移、人口等于政治——人口变迁与美国政治力量的变动等八章,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当代美国人口研究的系统性论著。”中国美国史研究会:http://www.ahrac.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6060

 

以下是《人口变迁与当代美国社会》(陈奕平著,20065月)目录,前言和后记,均为陈奕平先生提供。

 

前言………………………………………………………………………1

 

第一章  美国人口的演变趋势…………………………………………4

 一、人口规模的增长………………………………………………………………4

 二、从农村到城市再到郊区的演变趋势…………………………………………5

 三、女性的抬头……………………………………………………………………7

 四、教育程度的提高………………………………………………………………8

 五、家庭的变化……………………………………………………………………8

 六、人口老龄化……………………………………………………………………9

 七、有色人种人口的持续增加……………………………………………………9

 八、美国人持续南移和西迁………………………………………………………11

 九、人口变动的政治影响…………………………………………………………12

 

第二章  少数变多数?

  ——当代美国少数族裔人口变动特征及影响…………………14

 一、定义……………………………………………………………………………14

 二、西裔和亚裔人口变动特征……………………………………………………14

 三、少数族裔人口变动情况比较…………………………………………………26

 四、少数族裔社会经济状况比较…………………………………………………30

 五、少数族裔人口变动的影响……………………………………………………34

 

第三章  “婴儿潮”人口步入老年期

  ——美国人口老龄化问题………………………………………44

 一、老年人口定义及概况…………………………………………………………44

 二、美国老年人口变动特征………………………………………………………45

 三、美国老年人口变动影响分析…………………………………………………49

 四、美国政府的对策及其借鉴意义………………………………………………52

 

第四章  逃离“舒适的集中营”?

  ——当代美国家庭与婚姻模式的演变…………………………53

 一、美国人家庭演变趋势…………………………………………………………53

 二、美国人婚姻演变趋势…………………………………………………………55

 三、影响美国婚姻家庭变化的因素………………………………………………61

 四、美国家庭与婚姻模式变动的影响……………………………………………64

 五、如何化解美国的家庭危机?——有关家庭危机的辩论……………………70

 

第五章  移民与当代美国……………………………………………72

 一、当代美国移民特征……………………………………………………………72

 二、当代移民对美国的影响………………………………………………………77

 

第六章  人口城市化与郊区化………………………………………83

 一、农业人口外迁与美国的城市化………………………………………………83

 二、城市人口郊区化与“乡村复兴运动”………………………………………91

  三、案例分析:20世纪前期美国加州城市化初探……………………………104

 

第七章  “车轮子上的民族”

  ——美国人口的地区迁移………………………………………109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二十年代美国黑人大迁徙运动…………………109

 二、美国第二次西部大开发与人口迁移………………………………………116

 三、当代美国人口迁移特征及原因分析………………………………………123

 

第八章  人口等于政治?——人口变迁与美国政治力量的变动…131

 一、美国人口普查与国会议席分配的历史回顾………………………………131

 二、当代美国亚裔参政问题分析………………………………………………136

 三、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黑人政治力量崛起原因探析……………………146

 

附 表…………………………………………………………………154

参考文献………………………………………………………………164

后 记…………………………………………………………………172

 

 

 

 

  发达国家人口变动,是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一个重要项目,人口变动一直是影响社会、经济乃至政治的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美国人口问题,美国学者Donald J. BogueDouglas L. Anderton James A. SweetLarry L. BumpassMargo J. AndersonNancy A. DentonRichard E. BarrettShirley Hoffman RhineSteve H. Murdock等从历史、现状和未来展望及婴儿潮、人口迁移、族裔多元化和老龄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美国人口统计局也有定期的人口普查和人口调查结果公布。在我国国内,尚未见到有关当代美国人口研究的系统性论著问世,仅见王旭、梁茂信、戴超武、钱皓、张善余及笔者等就人口流动、城市化、移民、人口普查分析和少数族裔人口变动及影响等方面相关著作和论文。这正是笔者多年来开展当代美国人口研究的原因。

  

  通过初步探讨,笔者认为对当代美国人口的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第一,通过对当代美国人口的系统性研究及所提供的大量翔实的数据材料,希望能为促进我国的美国问题研究,尤其是人口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有所帮助;

  第二,人口变动不但影响劳动力供应、房地产销售、教育政策、福利政策、民族政策的制定,也影响民族融合甚至政治格局的变动等,因而对当代美国人口的研究将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超级大国美国的社会经济与政治情况;

  第三,美国本身是一个移民国家,移民对美国的巨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通过对当代美国人口的研究,也能更好地认识国际移民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的人才争夺战中,我们应系统地了解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移民政策,特别是人才引进政策的情况;

  第四,美国也是一个人口流动频繁的国家,号称“车轮上的国家”,通过对对现当代美国人口的研究,也可以了解人口流动的特征、原因和影响等方面的规律,以为我国人口政策服务;

  第五,美国目前也正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探讨美国人口老龄化的一般规律,对我国老龄人口政策的制定也不无裨益;

  第六,对美国亚裔和华裔人口变动的探讨,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侨务工作。

 

  近年来,笔者利用历史学、人口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借助于电脑统计软件,对大量人口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并探讨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变动和政治力量演变之间的关系,尝试总结现当代美国人口变动的一些规律性东西,如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迁移的模式、原因和影响,国际移民与人口变动关系,人口老龄化趋势等,借鉴美国政府应对各种人口问题所采取的对策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总体而言,笔者对当代美国人口研究的内容分为三部分:

  1.当代美国人口变动情况:根据人口学和历史学方法,结合大量统计资料,分析美国人口数量、年龄、性别、家庭、种族、迁移、城乡分布及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导致美国人口变动的原因,包括移民、社会经济及文化价值观等因素。

    2.当代美国人口变动的影响:(1)对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劳动力供应、人口素质(含教育程度、技术水平等)、人口老龄化、人口地区分布等方面对经济的影响;(2)对社会文化的影响:重点放在各族裔人口比例的变化对美国种族关系、民族特性及民族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影响;(3)对政治的影响:主要分析人口普查对国会议席分配的影响、人口迁移对政治的影响、移民对政治的影响等方面。

  3.当代美国人口变动的启示:结合前两部分的内容,总结分析当代美国人口变动的一些规律性东西,如国际移民与人口变动关系、人口老龄化趋势等,以及美国政府应对各种人口问题所采取的对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在多年研究成果基础上,笔者写成《人口变迁与当代美国社会》一书。具体而言,本书共分八章:

  第一章“美国人口的发展演变”,根据美国人口普查的历史资料和2000年人口普查的最新资料,分析美国人口变动的历史趋势及对社会经济及政治的影响。

  第二章“少数变多数?——当代美国少数族裔人口变动特征及影响”,分析、比较当代美国少数族裔人口变动的特征和影响及其社会经济状况。

  第三章“‘婴儿潮’人口步入老年期——人口老龄化问题”,分析美国老年人口变动特征及其对美国社会经济乃至政治等层面,尤其是社会福利制度带来的影响。

  第四章“逃离‘舒适的集中营’?——当代美国家庭与婚姻模式的演变”,分析了当代美国家庭和婚姻模式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因素以及对美国社会和政府,尤其是妇女和孩子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第五章“移民与当代美国”,分析当代美国移民的特征及其对美国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影响。

  第六章“人口城市化与郊区化”,主要介绍农业人口外迁与美国的城市化、美国城市人口郊区化与“乡村复兴运动”的概况,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对20世纪前期美国加州的城市化进行了个案分析。

  第七章“‘车轮子上的民族’——美国人口的地区迁移”,对当代美国人口迁移特征及原因进行了分析,也探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二十年代美国黑人向北部大迁徙及美国第二次西部大开发与人口迁移的关系。

  第八章“人口等于政治?——人口变迁与美国政治力量的变动”,分析了美国人口普查与国会议席分配的关系及引发的政治斗争,并对美国亚裔及黑人参政情况进行了重点探讨。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就开始探讨美国问题,最初的关注点是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农业人口外迁与城市化、都会人口郊区化,后因患重病,研究工作中断了数年。近年来,借助网络手段,笔者开始研究现当代美国人口变迁,涉及人口演变趋势、少数族裔人口、人口流动、人口与经济和政治、婚姻与家庭等问题。本书就是在多年研究成果基础上而写成的。

  首先,要感谢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友伦教授、杨生茂教授、陆镜生教授、已故的周基堃教授的指导、帮助和鼓励!是他们的辛劳教导,使我打下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同时,也要感谢李剑鸣教授多年来的指点和鼓励!

  本人的研究也部分得益于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在此,特别感谢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王灵智教授、美国犹他大学的连培德(Pei-te Lien)副教授、厦门大学历史系的王旭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梁茂信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的姬虹副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的钱皓副教授!

  再有,近年来本人的研究工作和成果的发表也离不开众多杂志社编辑们的帮助和指正,包括《世界民族》编辑部的丁克定先生、《世界历史》编辑部的段启曾先生和高国荣先生、《美国研究》编辑部的胡国成先生和赵梅女士、《人口研究》编辑部的翟振武先生和石玲女士、《人口学刊》编辑部的韩爱英女士和李新伟先生、《南方人口》的李若建教授和何新华先生,特别是丁克定先生的认真和专业水准让我感动、佩服。在此,对他们的帮助和指正表示由衷的感谢!

  还要感谢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新闻文化处的各位先生女士!感谢他们为笔者及暨南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其他同仁与美国学者的交流牵线搭桥并在资料收集方面提供诸多方便!

  多年来的研究工作自然离不开家庭的支持,父母大半辈子务农,含辛茹苦供我读书,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却并未享受到多少儿子的“福”。我的太太不但承担大部分家务和照看孩子的重担,还为我录入了大部分书稿内容。谨以此书向他们表示万分的感谢!

  最后,要说明的是,由于美国人口问题涉及的层面较多,书中内容写成于不同时期,加上个人水平方面的限制,本书中疏漏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斧正!

  

                                                   陈奕平

                      20065月于广州·暨南园

 

以下转自Google网上暨南大学2006年材料,目前陈 奕 平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

 

陈 奕 平

简介

19665月生于四川资中。199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历史学(美国史方向)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暨南大学,获国际关系博士学位。

现为暨南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历史系副教授,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学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社会与政治、中美关系、美国与东盟关系,著有《依赖与抗争——冷战后东盟国家对美国战略》、《人口变迁与当代美国社会》等书,并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美国研究》、《世界历史》、《当代亚太》、《世界民族》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曾开设《世界近代史》、《中美关系》、《西方政治制度》、《国际政治专业英语》等本科课程及《发达国家政治经济与外交》等研究生课程。

 

著 述 成 果

(一)著编成果?

1、《依赖与抗争——冷战后东盟国家对美国战略》(专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7

2、《人口变迁与当代美国社会》(专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7月;

3、《美国与东亚合作》(论文集,第二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4

4、《美国历史百科辞典》(参编者,本人承担8万余字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

5、《近代拱北海关报告汇编1887-1946》(第三编译者),澳门基金会199812月版;

6、《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运动和政府改革》(合著,张友伦与李剑鸣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二)论 文

1.《当代美国人家庭与婚姻模式的演变及影响分析》,《世界民族》,2006年第2期;

2.《从军事安全角度看东盟的美国观》,《东南亚研究》,2006年第2期;

3.《权力、机制与认同——对美国东盟地区论坛政策演变的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1期;

4.《当代美国亚裔参政问题分析》,《世界历史》,2005年第4期。

5.《美国国会议员与台湾当局间的互动及其影响——以美国国会“台湾小组”为例的分析》,《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52

6.《菲美安全合作及其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分析》,《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6期;

7.《当代美国外来移民的特征及其影响分析》,《世界民族》2004年第5期;

8.《美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的战略意义》,《当代亚太》,2004年第10期;

9.《当代美国少数族裔人口变动特征及社会经济状况比较分析》,《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03

10.《美国工会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东南亚研究》,2003年第5期;

11.《素质教育与多媒体教学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世界近代史”课程为例》 ,《历史教学》2003年第6期;?

12.《美国“金钱政治”与竞选经费制度改革评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10期;?

13.《美国老年人口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分析》,《人口学刊》2003年第3期;

14.《当代美国亚裔人口的特点及其影响分析》,《世界民族》2003年第2期;?

15.《当代美国西班牙裔人口的变动特点及其影响》,《世界民族》2002年第6期;?

16.《当代美国人口迁移特征及原因分析》,《人口研究》2002年第4期;

17.《美国工会现状分析》,《工会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3期;?

18.《美国第二次西部开发与人口迁移》,《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22期;

19.《从人口普查看美国200余年社会政治变化》,《南方人口》2002年第2期;

20.《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初析》,《人口学刊》2002年第1期;

21.《“大熔炉”还是“沙拉盘”——美国国民性探源》,《历史月刊》(台北杂志)第163期,200211月出版;

22.《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历史演变及改革争论》,《历史月刊》(台北杂志)第157期,20012月出版;

23.《从“被保护者”到对手——美国政府和民众的日本观》,《历史月刊》(台北杂志)第161期,20016月出版;

24.《奇耻大辱与半世纪纷争——再评珍珠港事件》,《历史月刊》(台北杂志)第167期,200112月出版;

25.《美国人口普查与国会议席分配的历史回顾》,《历史教学》2001年第7期;

26.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黑人政治力量崛起的原因》,《史学月刊》,2001年第5期;

2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二十年代美国黑人大迁徙运动》,《美国研究》,1999年第4期;

28.《美国城市人口郊区化与乡村化》,《城市史研究》,1990年第3辑;

29.《农业人口外迁与美国的城市化》,《美国研究》,1990年第3

30.19世纪美国工业革命与农业革命的关系》,《历史教学》1989年第2期。

 http://course.jnu.edu.cn/wxy/cyp/zhuye/cyp.htm

 

********************************************

附照片15幅为笔者所摄。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30831.html

上一篇:华南假虎事件的阶段性胜利告诉我们什么?
下一篇:陈奕平著《依赖与抗争:冷战后东盟国家对美国战略研究》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6: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