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xun123 行为上循规蹈矩,思想天地放荡不羁。

博文

像树一样活着的程益中

已有 4938 次阅读 2008-6-25 11:07 |个人分类:随笔

像树一样活着的程益中

 

黎在珣

 

我是从一份文摘类的报纸上知道程益中这个人的。那份报纸摘录他这样一段话:“中国最大的糟粕,就是所谓的做人学问,中国人缺乏的是率真和纯粹。中国到处充斥着各式各样、似是而非的做人做官的学问、庸俗管理的学问,其祖师爷都是厚黑学和潜规则。从这些学问那里,我看到的都是争先恐后的、创造性的无耻。我经常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怎么那么多教人做人的学问里边,都不教人怎样做一个正直、正派和有道义的人,反过来都教人怎么做一个圆滑、世故和不吃亏的人。”

我很喜欢这句话,于是,我在网上搜索到这句话的出处:《我羞愧我多了一丝对现实的冷漠和对自己的热情——程益中答南方人物周刊》。并且阅读了那篇访谈。从那篇访谈中我知道他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在这个满目肤浅满耳粗俗的时代,他拥有沉甸甸的思想:

最不好的现实是,制度性的败坏,与国民性的败坏在双重作用于这个时代,一方面制度性的败坏改造和伤害了国民性,加剧了国民性的败坏,另一方面日益败坏的国民性也为制度性的日益败坏提供了肥沃土壤,两者相互相成,互为因果,又相互推波助澜。但可怕的是我们不以为意,或者浑然不觉,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

我必须说,我对精神教父、领袖气质之类的东西,一向还是很警惕的。领袖气质这东西,实际上是一种以暴易暴的气质,无非是以一种更大的暴力,成功性地压到了另外一种相对较小的暴力。

过去100年,大陆中国知识分子命运总体上没变——不对,应该是每况愈下。虽然物质条件有变化,但知识分子近60年来并没有真正获得尊重和尊严,人格上越来越不独立,学术上越来越不自由,被豢养和包养的命运并没有改变,相反越来越依附和依赖权势。

极少数有良心、有情怀、有道义的知识分子,通常情况下都活得并不容易,观念上磕磕碰碰,生活上踉踉跄跄。

我觉得现在不去利用媒体建设性地编织谎言和创造性地愚弄大众,就已经功德无量了。

人生的不确定性和戏剧性太多了,每个人的一生其实都是一部没有剧本的电影,边拍边播,由不得你规划不规划;又好比一张不规则的大网,这张网的起点是生,终点是死,而从起点到终点,有无数路径,每到拐点便是歧路,我们就兜兜转转忙忙碌碌去吧。人生就是由一个又一个偶然性组成的,但偶然性的总和便是必然性。

我最鄙夷的生活是需要出卖灵魂的生活。比如不认同某种价值观而又必须依赖这种价值观生活;比如为了生活去背叛人类常识和普世价值,为了生活干脆抛弃了良心;明明知道某句话是谎言,但为了生活却偏偏说这是真理。最不能忍受的是,这样做只是为了生活得更成功。

我对人生的艰难困苦极其敏感,对加诸在所有人身上的不平与不公感同身受,嫉恶如仇,我的锋芒因而被砥砺而成,如果没有世间的不平和不公,我又何来锋芒可言?世间的不平和不公,便是我的磨刀石。而所谓的隐忍和妥协,无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锋芒被折断,另一种是你不合时宜,你已经失去了亮剑的机会。

我愿意做一个好制度下幸福的公民,绝对不愿意做一个坏制度下悲苦的英雄。

我对自己现在的要求是,以知识和专长自谋职业,不失良心、情怀和道义,自食其力。

于是我喜欢上了他,我喜欢他的不只是因为他的思想,还有他的自信、率真,对事业的执著,以及立志高远的霸气。他在在新京报成立大会上满怀激情地预言(参见程益中在新京报成立大会上的演讲》)

在北京,我们不把所有的报纸当成我们的对手,我们根本上就没有对手!我们一个都不灭。

报业市场是不是饱和了,不是几家平分秋色、不思进取的报纸说了算的,更不是几个一窍不通的理论枪手说了算的。退一万步讲,就算是饱和了,谁有资格剥夺消费者失去选择更好产品的机会和权利呢?!

北京报业市场最大的问题是,诸侯纷争,群雄割据,独缺王者。

迎接我们的就不仅是枪炮和污水,也会有鲜花和美酒!

支撑这种舍我其谁的霸气不是个人的虚荣心,不是个人的成就感,而是强烈的责任感:

新京报至高无上的责任,是忠实看护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

知识分子的良心,从来就是奠定报业大厦的基石;知识分子的风骨,从来就是支撑报业大厦的脊梁。

让他自信的是对卓越的不懈追求:

世上一切进步都是创新的结果。没有创新,没有超越,就没有价值,就没有明天,就没有生命。不创新,毋宁死。

新京报没有任何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只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智慧,包括政治智慧、创造智慧、生存智慧和发展智慧。

看到这里,稍有社会经验的人都会猜到他后来的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因为正如穆旦的《鼠穴》中所揭示的,“我们的父亲,祖父,曾祖”这些历代的先辈都异化为老鼠。那些喜欢窃窃私语和勾心斗角的老鼠,从还没有出生开始,就生活在祖先、“历史和数目”的沉重的传统之中,没有进取和创造的勇气,只会“计议,诋毁,或者祝福”,只能对一切“标新立异”的异端都极尽迫害打击之能事。他们“骨头”最软,贡献最小,但却会享受着“社会砥柱”的美誉。这些老鼠般的灵魂曾经寄居在作为“人”的祖先们的身上,祖先的记忆又一代一代地传到了我们的身上,让我们的世界也变成实质上的“鼠穴”。

事实也确实如此。这位有着陈独秀才华和性情遗风的海子同龄老乡尽管在2005年以前,用十年的时间创办了两张中国非常有名的报纸《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一度在广州和北京两地奔走,管理数千人的新闻队伍,最后却因言获罪一切归零,现在落到管理一份几十人的体育杂志的境地。但他并没有失去对传媒的热情,他相信“凡是拥有健康的契约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国度,都会赢得世人的尊敬”,他要努力让体育画报中文版进入中国期刊第一阵营,做中国杂志TOP10

他的遭遇很容易让人想到《日瓦格医生》,空无一人的乡下,大时代寂静的白夜,俄罗斯广袤的原野,橘黄色灯下,惊魂未定的日瓦格在阅读诗歌,床上酣睡着女人,远方传来阵阵狼嚎

虽然从世俗的眼光去看,程益中是个失败者,但他却是俞敏洪所说的像树一样活着的人,这种人

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
     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
     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
     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
     自己成长起来。
     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
     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
     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
     活着是美丽的风景,
     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
     活着死了都有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17-30271.html

上一篇:预报地震会比预测某人当美国总统更容易
下一篇:超常并不见得就是好事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