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迷信全球变暖已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已有 3938 次阅读 2010-1-25 12:01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全球变暖, 气候变冷

                     迷信全球变暖已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杨学祥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皇甫平丽最近撰文指出,声势浩大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使“气候变暖”的话题进一步升温,但是北半球紧接着却出现了一系列异常低温天气。冷暖之间,公众莫衷一是,国际气候学界也掀起新的探讨和争议。寒潮天气或许正可为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和决策带来更理性和冷静的空气。气候学家认为,应该清醒地看到和承认,人类对于气候变化的研究还刚刚起步,研究资料不足,模式还不清晰,很多问题尚无法定论或存有争议,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目前,气候学界的主流认可气候变暖的说法,因此关于气候变冷问题的研究不是很受重视,但有一些专家指出,这个寒冬已经提示我们,天气和气候的变暖变冷都值得重视和研究,因为两者都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需要人类更好地做好准备和适应[1]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使“气候变暖”的话题进一步升温,忽略了对低温冻害的预防,根本没有提到预防低温冻害以及低温冻害的预测方法。当2009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后,大部分气象机构纷纷预测2009年是暖冬。

 

据《南方周末》报道,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指出,现在虽然还没有极端天气造成损失的具体数据,但是由整个气象灾害,以及由气象灾害引发的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过去的15年中,全国平均每年是1000亿到3000亿,占GDP1~3%。这让气象预报工作备受责难。2009年底,中国气象网上刚刚公布说今年是厄尔尼诺年,又是一个暖冬,紧接着华北就来了强暴风雪的寒冬。气候的不确定性确实为气象科学家们出了难题。2004~2005年冬天,我们预报是暖冬,但却经历了全球变暖后的第一个寒冬,当时的媒体报道谁制造了暖冬的谎言,我们压力非常大。2009年也是一样,刚报出来暖冬,华北就遭遇了六十年一遇的寒冬。当时发布报告的时候,还没有深入认识到假厄尔尼诺,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观察和分析,才得出结论。极端气候的出现,为天气预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气象局在接下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要下大功夫研究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关系[2]

 

2005412国家气候中心网站转载了我们在《光明观察》发表的文章:全球变暖:从科学到神话,我们在文章中批评了关于2004~2005年暖冬的预测。

 

我们在文章中指出,全球气候从20世纪初的低温期开始已经经过了两个完整的周期:20世纪初的低温期、30-40年代的温暖期、60-70年到的低温期和80年代的迅速增暖。近20年全球变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没有证据表明“变暖”是地球气候变化的永恒主题,古代气候和现代气候都没有相关的证据。地球气候历史恰恰表明,冷暖气候是交替发生的,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暖冬预测的失败正是人们不顾自然的发展规律,片面强调人为增暖作用的结果[3]

 

    中国的文化传统就是给自然规律渲染上一层神秘色彩。自然的神话,人的神话,无非是掩盖对自然规律和人类本质的无知和偏见。英国首相想搭乘“全球变暖”的快车连任首相,环境科学家想搭乘“全球变暖”的快车治理污染。如果用变冷的气候资料来证明变暖的理论臆测,“科学”就会变成机会主义者任意拼凑的七巧板[3]

 

中国18年“暖冬”的终结就是“全球变暖”20多年的终结,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与20041226最严重的地震海啸对应,表明海底冷水层对改变全球气候的重要作用。事实上,1960年最强烈的智利地震海啸,是导致20世纪60-70年代低温的基本原因。如果对导致20世纪60-70年代低温的基本原因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全球变暖就永远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神话[3]

 

2005-2008年我们相继提出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概念和根据。为了预防灾害链的发生,我们在网上对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做了大量的解释和论证工作:预测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8.5级以上强震和低温事件频发、2007年不会成为最热年、2008年低温持续并可能爆发流感、2009~2010年冬天为冷冬、2009年末2010年初低温暴雪预警等[3-21]

 

我们的意见并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相关人员不读书,不看报,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可能闻所未闻。中国科学界的浪费是巨大的,许多本应该得到关注的文章和理论被淹没在文山会海之中,科学争论是中国科学界的奢侈品,在你好我好的相互容忍中浪费了国家的资源,铸成了人民的痛苦和灾难。

 

北京大学研究小组的报告指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在资料、机理解释、预测等方面仍然具有实质性的不确定,并不断有新的问题和挑战出现。例如,最近10年来实际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温度并没有按照IPCC预期的上升0.2,而是出现了一个年代际平台。报告呼吁,这一温度平台的出现,是一个新的科学问题,应在哥本哈根高峰会议上得到探讨,而不是回避新问题,完全以全球变暖作为大会的出发点和前提[1]

 

2003年我国自然灾害重于常年,全年因各种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886亿元。中国气象局统计显示,2004年全国农作物因气象灾害受灾面积2751.5万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94.8亿元。据中国民政部的统计,我国2002年灾害造成的损失为670亿人民币。2005年中国自然灾害比较严重,洪涝、台风、旱灾、风雹、地震、雪灾、低温冷冻、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类自然灾害造成2475人死亡,紧急转移安置1570.3 万人,倒塌房屋226.4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042.1亿元。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8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752亿元,比上年增加4.0倍。其中,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全国因地震和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约16万人。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实际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7万起,直接经济损失183.7亿元,死亡656人。全年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87次,成灾17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23亿元,死亡近7万人。其中,四川汶川地震震级达8.0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2008年中国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3999万公顷,下降18.4%。其中,绝收403万公顷,下降29.8%。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1.3万起,上升45.2%。全年因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35亿元,下降23.1%。全年因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7亿元,下降60.9%;因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6亿元。

 

自然灾害逐年加剧使灾害的预测和预防必须提到议事日程,灾害发生规律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非常必要,不能忽视。希望相关部门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尊重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倾听不同观点和意见,全面预防冷暖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皇甫平丽。气候变冷变暖再起争端 诸多问题仍存争议。2010012510:05  瞭望。http://news.sina.com.cn/w/sd/2010-01-25/100519540598.shtml

2.  “全球气候变暖”世人无法改变的趋势。10-01-23 10:53  来源: 黑龙江新闻网-生活报。http://www.hljnews.cn/xw_gn/system/2010/01/23/010539319.shtml

3.  杨学祥。全球变暖:从科学到神话。日期:2005-04-12 国家气候中心 (NCC)http://ncc.cma.gov.cn/Website/index.php?ChannelID=83&NewsID=792

4.  杨学祥,杨冬红。2009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发表于 2009-10-14 15:05:18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2321

5.  杨学祥。2009年厄尔尼诺事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发表于 2009-8-21 6:32:29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0622

6.  杨学祥,杨冬红.强厄尔尼诺敲响了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警钟. 发表于 2009-6-8 12:54:49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6921

7.  杨学祥. 未来全球灾害的根源:不同寻常的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发表于2008-7-19 8:16:41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68

8.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2008-4-26 9:17:40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24

9.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32第五版。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10.              杨学祥。正在被证实的三大预警: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发表于 2009-5-15 7:20:23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1961

11.              杨学祥。 暖冬还是冷冬:拉马德雷突变。发表于 2009-9-24 5:46:52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7471

12.              杨学祥。全球变暖还是变冷。科技潮,2006,(9):20-22

13.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14.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15.              杨冬红 , 杨学祥.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4):5-12

16.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2007200-204

17.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百科知识》2008/07,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18.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19.              杨学祥,杨冬红。地震、海啸、低温和流感:灾害链的变化趋势。生命与灾害,2009,(11):4-7.

20.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换说值得研究。日期:2010-01-12 来源:文汇报。12版:科技文摘。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1001/t20100112_2587807.htm

21.              杨学祥、杨冬红。4种原因可能是祸首。新文化报,201016(第5版)。

http://enews.xwhb.com/html/2010-01/06/content_144259.htm

http://www.xwhb.com/news/system/2010/01/06/010085400_03.shtml

http://news.sina.com.cn/c/2010-01-06/031816884083s.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0090.html

上一篇:气象部门为什么不倾听不同意见:冷暖争论汇编(7)
下一篇:汹涌大气潮 能影响天气状况:大气南北振荡的动力
收藏 IP: .*| 热度|

3 钟炳 杨正瓴 twxz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1: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