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槃在涧-心外有物趣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考槃在涧 坐在垃圾堆上仰望星空

博文

解决 精选

已有 9004 次阅读 2008-6-12 22:50 |个人分类:心外有物|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今天回家忘了带笔记本电源,现在快没电了,先发个粗稿出来)

鸿飞兄大作《学术自由与学术创造》引发大家热议。其中37楼的朋友“精品与垃圾”说“

假设学术垃圾由90%的人在生产,学术精品由剩余的10%创造。那么可真老师的逻辑是这10%的精品的正价值的获得是以90%垃圾的负价值为代价的。鸿飞老师的逻辑则是,这90%的垃圾是没有多少价值的,我们这些精品价值的产生不需要90%的垃圾的贡献。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啊。为什么不换一种角度来看这种问题呢?90%的人除了生产学术垃圾外,他们还有其他什么价值可以让10%获得的,或者说10%的人的学术精品就直接源于这些学术垃圾本身吗?

精品与垃圾的关系,科学网曾经讨论过,达没达成一致不重要,相信大家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了。

我突然想起三个实验和一本书。



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下图是桑代克实验中两只猫的学习曲线。



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1]

 

苛勒的猩猩

 

1913年至1917年,格氏塔心理学派[2]代表人物之一苛勒在腾涅立夫岛的大猩猩研究站以大猩猩为被试,作了大量的学习实验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给大猩猩设置各种各样的问题,并观察大猩猩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表现。

实验如下图所示。实验时,大猩猩被关在笼内。大猩猩喜欢吃的香蕉放在笼外不远的地方(即用一根竹竿够不着,两根竹竿接起来可以够得着的地方)。笼内有一根较短的竹竿,笼外有一根较长的竹竿。



大猩猩为了取得香蕉,起初用那根较短的竹竿去够香蕉,但竹竿太短,够不到。猩猩常常将竹竿扔向香蕉,连竹竿也丢了。在用一只取名为苏丹的大猩猩做实验时,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苏丹为了取得香蕉,用较短的竹竿拨到了另一根竹竿。当它玩弄这两根竹竿时,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然后将两根竹竿接起来(用较细的竹竿插入较粗的竹竿),用这根接起来的竹竿够到了香蕉。这个过程是缓慢的,起初把两根竹竿放在一起,苏丹一看到两根竹竿处于这种关系,就能够突然地发现这种关系,然后一次又一次地反复把一根竹竿插入另一根竹竿,从而移到远处的香蕉。[3]

 

叠箱问题

 

苛勒的另一个实验是叠箱问题。实验先是单箱问题实验,如下图所示,香蕉挂在笼子的顶棚上。笼内有一只木箱可以利用。要想够到香蕉,须将木箱搬到香蕉下面,然后爬上木箱,跳一下才能够到香蕉。



这个问题对于大猩猩来说是一个难题。但是,猩猩苏丹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就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6只大猩猩也在人把箱子置于香蕉之下,或者观看到其他猩猩使用木箱之后解决了问题。叠箱问题就更加困难了。香蕉挂在高处,大猩猩必须爬上叠起的三只木箱的上面才能够到香蕉。

大猩猩解决这个问题表现出一定的困难。起初站在一只木箱上够,却够不到。大猩猩跳下木箱,对周围的木箱和高处的香蕉进行了良久的观察,突然,大猩猩终于表现出一种突然的理解,迅速地将三只木箱叠在一起,爬到箱顶,取下香蕉。

苛勒认为:“如果人或动物采用由它本身的组织作用产生的活动方式,通过径直无碍的道路达到其目的,这种行为不能称作智慧行为。但是,如果环境中直接的通路为某些事故所堵塞,人或动物只能采取迂回的道路或其他间接的方法去适应这种情境,这种行为更可称为智慧行为了。”[4]

 

顿悟

 

猩猩的这种突发性智慧,人们称之为“顿悟”。

格式塔理论用实验明确指出,人的顿悟功能是普遍的、先天性的,即无师自通的。

现代心理学家们发现,任何顿悟必须有明确的思考问题为大前提,同时顿悟必然对此问题经过长期、认真、甚至艰苦的思考才可能出现。

最后,顿悟的一系列特征被人们发现和验证。比如,顿悟有突发性、诱发性、偶然性、极度快乐或豁然开朗之特性等等。甚至,有不少现代心理学家还发现顿悟与人的非记忆性的潜意识有关。[5]

 

所有的科学家都是大猩猩

 

在宇宙面前,所有的科学家都是大猩猩。假若把认识宇宙比作猩猩拿到香蕉的话,那么人的智商比大猩猩可能要低至少一个数量级。

所以,90%的非精品论文是在为10%的精品论文试误,明确贴上:此路不通;10%的精品论文不过是90%的非精品论文的顿悟,就像猩猩看着香蕉发了半天呆,突然醒悟过来:瞎看啥呀,搬箱子抄家伙吧!

 

科学家玩叠罗汉

 

际上科学家搞宇宙还是要比大猩猩摘香蕉要难些。心理学家给猩猩们配备了箱子、竹竿等工具,上帝这家伙给科学家们配备了啥?

好,现在一大堆科学家被关在一间屋子里,屋子里除了顶上系着那根邀不可及的香蕉,啥都没有。科学家不是姚明,跳起来加上手可以够他个3-4米;这家屋子高着呢,足有10米高。怎么办呢?

科学家们先是束手无策,一些胆子大的试着跳了跳,发现远够不着,放弃了。这叫试误。另一些科学家觉得没戏了,在一边玩起了叠罗汉。另一个科学家说,有了!这叫顿悟。于是科学家们开始叠罗汉,最上面的那个摘到了香蕉。

好,现在我们可以说那90%的非精品论文存在的意义了:他们只不过帮那10%摘到香蕉的叠了一把罗汉而已。

现在问题来了,谁应该去叠罗汉,谁又理所当然的去摘香蕉呢?

无趣男去问上帝,上帝哈哈大笑说,“你们在我眼里长得都一个样。我就抓一把,放在最下面;再抓一把,放在中间;再抓一把,放上边,剩下的那几个,就是摘香蕉的。我哪里知道谁是谁呀?抓到谁就是谁呗。”

当科学家们可以用通用的语言交流的时候,我们不但要考虑个人的顿悟,还要考虑群体的顿悟。尽管我们不能说“10%的人的学术精品就直接源于这些学术垃圾本身吗?”,但我敢说,没有90%的人在下面叠罗汉,我看你怎么摘到香蕉。

 

问题解决心理学

 

这本书我买了一年多了,只翻了翻就束之高阁。这本书是本好书,很系统的讲解了问题解决的模式。每一个科学发现都是基于对目前存在问题的思考、验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出了新的理论乃至思想,后人再从新的理论中发现新的问题,如此循环不爽。如果没有试误,就肯定不会有顿悟,基本上也不会有解决。



这本书在当当网有售问题解决心理学——心理学导读系列

 

不可能

 

半年前我跟一个同事讨论职业生涯规划时,她问我,怎么样才能做到系统、完美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走弯路。

我说:不可能。

没有失败,你甭想有顿悟。

你以为上帝抓几把后,五十亿人里最后会剩下你吗?早被抓去叠罗汉去了!

 

 

崔健的《解决》放在这片文章里再合适不过。

 

崔健    解决

 

眼前的问题很多无法解决
可总是没什么机会是更大的问题
我忽然碰见了你正看着我
脑子里闪过的念头是先把你解决

明天的问题很多可现在只是一个
我装作和你谈正经的可被你看破
你好象无谓地笑着还伸出了手
把我的虚伪和问题一起接受

我的表情多么严肃可想的是随便
我脑子里是乱七八糟可只需要简单
我以为我隐藏的心情没有人看见
可是你每个动作让我尴尬但是舒坦

虽然我脑子里的问题很多可是多不过那看不见的无穷欢乐
虽然我和你之间没有感情
可我每次吻你都要表现我的狂热
昨天我还用冷眼看这个世界
可是今天瞪着眼却看不清你
噢我的天我的天新的问题
就是我和这个世界一起要被你解决

 

[1]    文字图片来自 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习的联结理论

[2]    格式塔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上最大的特点是强调研究心理对象的整体性。整体性思想的核心是有机体或统一的整体构成的全体要大于各部分单纯相加之和,这是一种和原子论思想(把整体仅仅看作是部分相加的一个连续体)相对立的观点。详见中华心理教育网:格式塔心理学概述

[3]    文字图片来自 Elanso

[4]    文字来自Elanso,图片来自涵秋的好看簿

[5]    见百度百科  顿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38-28856.html

上一篇:萧何、动机、钢和老子
下一篇:认识你自己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