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fei Do science as it should be.

博文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三把火” 精选

已有 6494 次阅读 2008-6-9 20:29 |个人分类:学术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下滑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科学网不断有佳作,从导师的导与研究生的学进行了多层次的剖析。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导师不认真导,学生不认真学。更具体一点,导师认为研究生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多为“考客”而非“研客”。相反,研究生认为导师招研究生的目的有问题,重视“完成项目”而非“培养学生”。

 

有调查,北京地区的研究生导师一半以上对研究生的质量不满。其实,也应该对研究生做一个匿名调查,了解一下有多少研究生对导师表示满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窃以为,解决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须“三把火”。

 

第一把火,严格控制研究生规模。肖立志老师的博文,呼吁把大学教育回归到精英教育。当前,连研究生教育都不再是精英教育,何况大学本科!中国人多,地球人都知道。研究生数量全世界第一有什么意义?应该是质量优先。研究生培养要“精耕细作”,而不应该粗放式管理(当然这不代表导师要作保姆)。无论项目多少,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人数要有上限。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对自己所带每一个研究生的课题进展要了如指掌。现在发现,这一点很难。但做不到,又显得自己失职。另外,控制研究生规模,抬高门槛,研究生中的“研客”就会多于“考客”。

 

第二把火,提高研究生待遇,稳定军心。关于这一点,我写过不少博文。很多导师一听提高研究生待遇就回忆自己的童年,就抱怨研究生没有长远的眼光。其实,导师群体在教师会议上,谁不在抱怨自己的收入偏低。导师可以穷,不能穷学生!因为研究生是一线士兵,导师是不在一线的指挥官。《亮剑》李云龙骂娘,“谁动我的人,我干他X的”(他的士兵和另一团的人抢战利品挨打后)。导师应该向李云龙学习,不能让一线的士兵流汗又流泪。研究生相比肯定是穷的,但不能穷成“酱紫”,穷得军心不稳,穷得没有人同情。研究生教育要回归到精英教育,就不要让精英们穷得连起码的尊严都没有。有一支稳定的研究生队伍,他们投入到科研项目中,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方能提高。

 

第三把火,规范研究生的就业市场。研究生期间投入的工作和优异的成绩,却换不来一份好的工作,这是非常让人沮丧的事情。遗憾的是,这样的事情屡屡发生。一个“考客”型的研究生,因为在公务员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加上家中的关系,可以找一个让人羡慕的工作。讽刺的是,这样的事情也不断发生。除了出国、到大学和研究单位工作,研究生毕业时能够找到的工作几乎与其在就读期间的表现没有任何关系。沈海军老师的最新博文述说了大学教师的清贫,其实也在暗示着大多数研究生的未来。导师们难道期待研究生的长远眼光是,忍受学生期间的穷,再去“迎接”将来的清贫?

 

目前的现状是,研究生队伍中招进了大量的“考客”,偶尔有些“研客”靠父母的资助,以知识分子的清高漠视同龄人的“自得自乐”,“不修边幅”地讨论着“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前沿课题,最后以“蔑视”的眼神看那些“考客”去做了公务员,觉得那是“猪一样的生活”,“义无反顾”地加盟导师队伍,“义愤填膺”地在科学网抨击曾为“考客”们的官僚和“无奈”地叙述着自己的清贫。

 

补记:前不久与人闲聊时,达成彼此认同的观点,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其实是目前财富分配悬殊的集中表现。比如,虽然研究生完成了主要的科研任务,对国家做出了贡献,但作为弱势群体,财富分配时并不考虑他们(做工作时,是“研究”;财富分配时,是“生”。);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异过大,因为竞争过于激烈,找到好收入的工作可能就与其成绩无关了。如此反复,成此现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59-28433.html

上一篇:自然:让她一直美丽
下一篇:真科、官科与民科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4: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