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韩毅、张兵著《美国赶超经济史》提要

已有 6249 次阅读 2008-6-9 10:14 |个人分类:美国书目提要(07-11)

毅、张兵著《美国赶超经济史》提要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869日发布

 

(按:本书作者系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韩毅博士和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张兵。这里发布的目录、绪论、后记、作者介绍等项是韩毅教授提供的。有关该书的图片幅是笔者拍摄的。)

 

书名:    《美国赶超经济史》

作者:     韩毅、张兵著

责任编辑: 卢元孝

责任校对:   

版式设计: 代小卫

技术编辑:  潘泽新

出版: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7月第1

字数:     340000

页码:      326

开本:     787X1092  1/32

印刷: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ISBN     978-7-5058-5633-2/F·4892

定价:     38.00

经销:     新华书店

 

    

  绪      1

  第一章  赶超的前提(殖民地时期) 6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      6

第二节  北美殖民地的资源禀赋 8

第三节  北美殖民地部门经济的发展    10

第四节  殖民地时期的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      18

  第二章  赶超的起步(美国独立至南北战争)       22

第一节  工业革命      22

第二节  工业革命时期其他部门经济的发展      34

第三节  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转换与区域经济发展     44

第四节  起步阶段美国经济赶超的效果与评价    51

  第三章  赶超的加速(南北战争至19世纪80年代) 59

第一节  工业化的加速发展     59

第二节  工业化带动下的其他经济部门发展      69

第三节  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转换与区域经济发展     78

第四节  加速阶段美国经济赶超的效果与评价    84

  第四章  赶超的完成(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 91

第一节  工业化的实现  91

第二节  工业化完成时期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    102

第三节  城市化进程、结构转换与区域经济发展  112

第四节  完成阶段美国经济赶超的效果与评价    119

  第五章  赶超战略的选择   125

第一节  美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与比较劣势    125

第二节  美国经济赶超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130

第三节  赶超战略选择:“农业立国”与“工业立国”的战略之争 137

  第六章  赶超的政策支持   143

第一节  产业政策      143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     153

第三节  人力资源发展政策     157

第四节  技术开发政策  167

  第七章  赶超中的政府作用 172

第一节  选择赶超战略  172

第二节  确定产业政策  174

第三节  美国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175

第四节  美国政府在制度构建方面的作用 180

  第八章  政治体制、法律制度与经济赶超    187

第一节  宪法与法律结构       187

第二节 政治体制      196

第三节 法律制度、政治体制与经济赶超 201

  第九章  民族精神与经济赶超      204

第一节  美国精神的渊源       204

第二节  美国精神的形成与特点 211

第三节  美国精神的内涵及其对经济赶超的影响  214

      222

 

        绪   

  一、赶超的概念与内涵

  赶超(Catching-up),顾名思义即追赶与超越,特指后发国家在经济上对先进国家实施的追赶与超越。具体地说,它是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确定赶超的发展目标,制定适合于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在经济上追赶发达国家并对其实现超越的历史过程。

  实施赶超的主体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通常被称为后发国家、后起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而赶超的对象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先进的国家,通常被称为发达国家、先进国家或早发国家。从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看,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是均衡的、匀速的、线性的,而是非均衡的、变速的、曲折的。从世界范围说,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有先有后;从特定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因此,才会有先进国家与后发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区别。

  但是,先进国家与后发国家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变速性和曲折性,使得先进国家与后发国家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划分始终处于一种不断的动态调整和变化之中。也就是说,先进国家或发达国家会因循守旧变成落后国家,后发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也会后来居上变成先进国家。世界上不同国家的这种先进变后进、后进变先进的交替运动,构成了世界经济发展史的重要内容,也使世界经济发展史呈现出跌宕起伏、曲折蜿蜒的绚丽图景。实际上,迄今为止的人类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相互竞争、彼此超越的赶超经济史。

  后发国家实施赶超的目标,是使自己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这一目标可具体表现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同时也涉及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市场制度的建构与完善等多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经济赶超的最终目标,实质上是追求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国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

  后发国家要实现对发达国家的经济赶超,必需根据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确定适合于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或赶超战略,并采取一套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包括产业发展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人力资源发展政策和技术开发政策等等,来落实战略目标,完成战略任务,为赶超战略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经济赶超决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它需要政治、法律以及文化因素的互动与支持。后发国家的政治体制、法律制度、精神文明与文化传统,无不影响制约着经济赶超的速度与方向,甚至决定着经济赶超的成败。

  总之,赶超是一个内涵广泛、因素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历史过程。它既是一个当今世界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又是一种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历史现象;既是一项涉及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发展战略和相关经济政策与措施的经济活动,又是一种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各种因素交织互动的社会运动;既是令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和平民百姓都密切关注的实际问题,又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总潮流和大趋势。

  

  

  二、赶超经济理论与赶超经济史

  自从所谓的亚洲“四小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赶超西方发达国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后,“赶超”现象便开始引起各国政要和民众的普遍关注,理论研究人员和专家学者们也开始注意这个自古以来就伴随着我们,却始终没有引起我们重视的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包括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化学家在内的众多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对赶超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针对赶超现象及相关问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和理论阐释,一度形成了研究赶超的理论热潮。

  在这股热潮当中,最显活跃的当属各国的经济学家。他们有的以亚洲“四小龙”为案例研究后发国家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赶超的条件、途径和模式,探讨“四小龙”经济快速增长背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也有的研究者以战后日本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在战争的废墟上,仅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从一个经济上的落后国家一跃成为经济发达国家,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成功地实现了对欧美国家的经济赶超。还有些学者则从理论上对赶超的目标、赶超的发展战略、赶超的政策选择、赶超的制度安排以及赶超过程中的结构调整进行了专门的系统研究,提出了所称的“赶超经济理论”。1

  应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最近20年中经济理论界关于赶超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如果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下梳理与审视,我们就会发现,迄今为止经济理论界对赶超问题的研究存在着严重的偏颇和不足,即人们很少关注赶超经济史的研究。具体来说,这种现象突出地表现在目前学术界存在的四种倾向上:(1)重当代国家的经济赶超、轻历史国家的经济赶超;(2)重亚洲国家的经济赶超、轻西方欧美国家的经济赶超;(3)重经济赶超的理论分析、轻经济赶超的历史研究;(4)重经济赶超的现实问题、轻经济赶超的历史问题。

  实际上,赶超经济史的研究,无论是对赶超国家经济发展史的研究,还是对赶超国家经济的历史研究,都是有关赶超经济问题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

  首先,“赶超”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后发国家实现跳跃式的发展,在经济上追赶并超越先进国家的动态发展过程。没有对这一历史过程的描述、归纳、概括和总结,就无法找出后发国家在实施赶超过程中经济发展的共性与特点,也无法从具体到一般地抽象出后发国家赶超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其次,经济赶超绝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出现的现象,也不仅仅是某些亚洲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早在近代资本主义时期,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就曾面临着如何赶超先进资本主义强国的问题,某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美、德)在历史上也确实成功地实现了这种超越。事实上,仔细考察一下世界经济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当今世界上所有的先进国家或发达国家,在历史上都曾经属于落后国家,它们无一例外都是通过经济赶超而跨入先进国家行列的。毫无疑问,对这些国家的赶超经济史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会对当前仍处于落后状态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的经济赶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最后,运用历史的方法对赶超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行经验研究与归纳分析,把经济赶超纳入时间序列,从动态变化的角度观察其演进过程,会为赶超经济问题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视角,将使“赶超经济学”或“赶超经济理论”的视角更加广阔、内容更加充实、体系更加完善。

  因此,无论是赶超经济理论还是赶超经济史,都是赶超经济问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互为补充、互为依托、缺一不可、不能偏废。

  三、 赶超经济史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赶超经济史是研究后发国家在经济上追赶并超越先进国家的历史进程,分析赶超的历史条件与背景,概括赶超的进程、阶段与特点,评价赶超的效果与影响,探讨赶超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而总结赶超的特殊经验与一般规律,为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实施赶超提供历史的经验与借鉴。

  任何一个后发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赶超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下进行的。这里所说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是指赶超国家在开始赶超和进行赶超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各方面的客观情况,包括:本国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政治背景、文化传统、社会状况以及当时所处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环境。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不仅构成了后发国家实施赶超的前提和基础,而且从内外两个方面制约着赶超的道路、模式与进程,影响着赶超的效果和成败。因此,对赶超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分析,是我们研究特定国家赶超经济史的逻辑起点。

  “赶超”是后发国家实现跳跃式的发展,在经济上追赶并超越先进国家的动态发展过程。它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更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客观的描述与归纳和科学的概括与总结,从中分析后发国家赶超经济发展的共性与特点,进而从具体到一般地抽象出后发国家经济赶超的普遍规律,无疑是赶超经济史的首要任务和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也是赶超经济史区别于赶超经济理论的本质特征之所在。而对赶超进程进行客观描述和科学总结的基础和关键,则是对赶超的进程进行科学的历史分期,并对各个历史时期或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给予准确的概括与说明。

  任何一个后发国家实施赶超的初衷与目的,都是希望通过赶超来改变自己国家的落后状态,使其经济发展水平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但是,由于各国经济、政治与社会等各方面条件的不同,所选择的赶超的道路、模式、战略与政策的不同,其赶超的结果也是大相径庭的。有的国家成功地实现了最初的赶超目标,从落后国家一跃而成为先进国家;有的国家的经济发展则长期在低水平徘徊,其赶超的目标不但没能实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反而越来越大;也有的国家的赶超过程是起伏波折、步履蹒跚,赶超的速度时快时慢,赶超的道路也是曲折迂回。对于上述不同国家经济赶超的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估和历史的评价,并进一步总结出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无疑也是赶超经济史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如前所述,赶超是一个内涵广泛、因素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历史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赶超经济史不仅要对赶超的历史进程进行客观的描述、归纳、概括与总结,还应该对赶超过程中所涉及的重大问题,包括赶超目标的确定、赶超的战略选择、赶超的政策与措施、赶超中的政府作用、赶超过程中政治、经济与文化因素的互动与影响等等,进行较为深入的专题研究。因此,一部完整的赶超经济史应该同时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对经济赶超过程的历史描述,其二是对赶超过程中涉及的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这两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主要是对后发国家经济赶超的历史过程进行客观的描述和经验的总结,目的是概括赶超国家经济发展的各自特点和共性,总结出赶超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当代国家的经济赶超提供历史的经验和借鉴。后者主要是运用历史的经验分析和归纳方法,对赶超经济中的重大问题从动态的、变化的角度去进行观察与思考,目的是为经济赶超问题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视角。

  综上所述,从逻辑层面来说,赶超经济史的主要研究内容应该包括:(1)赶超的历史环境与条件;(2)赶超的历史进程、发展阶段与特点;(3)赶超的效果、影响及评价;(4)赶超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包括战略选择、政策支持、政府作用、政治与文化因素的影响,等等;(5)赶超经验与规律的概括总结。

     另一方面,纵观人类经济发展史,虽然落后国家和地区对先进国家和地区的赶超从来没有间断过、停止过,但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较大规模的赶超浪潮总共有三次。那就是:16-18世纪英国对西班牙、荷兰的经济赶超,18-19世纪美、德对英国的经济赶超和20世纪日本、前苏联、亚洲四小龙以及众多发展中国家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赶超。

     因此,从研究对象的国别和区域范围来说,赶超经济史的研究内容应该包括:(1)资本主义国家赶超经济史,包括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2)苏联赶超经济史;(3)战后东亚、拉美等发展中国家赶超经济史。

  四、美国赶超经济史的历史分期、主要内容与本书的基本结构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然而,在200多年前,它还只是英国的一块小小的殖民地。美国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政治、经济地位,说到底,是因为它在建国后的100多年时间里成功地实现了对英国的经济赶超,一跃登上了世界霸主地位。因此,研究美国赶超经济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美国是在建国之后开始走上赶超之路的。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赶超对象是当时已经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并远远领先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美国对英国的赶超历程从18世纪70年代起,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止,前后历经了一个多世纪。根据美国和英国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及其变动趋势,以及英美两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地位及影响的变化,我们将美国在经济上赶超英国的历程划分为如下三个发展阶段:

  从1774年建国到1860年南北战争,为美国经济赶超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美国充分利用后发优势,积极引进和学习欧洲国家、特别是英国的先进技术与制度,积极推动进口替代,努力构建适合的制度环境,从而在东北部首先实现了工业革命。这一时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总量显著增加,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的积累明显增多,制度构建基本成熟,这些为美国后来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美国毕竟刚刚实现独立,经济基础还很薄弱,加上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南部奴隶制的限制,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美国的经济赶超总体上说尚处于起步阶段。

  1860年至19世纪80年代,为美国经济赶超的加速阶段。美国通过南北战争消灭了南方的奴隶制度,破除了阻碍美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随后而来的西部开发,人口劳动力的增长,资金的不断积累和市场的扩大,都为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新技术革命,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增添了强大的推动力。从南北战争结束到19世纪80年代,美国的经济赶超进入了加速阶段。18711880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以上。虽然这一时期英国的经济持续增加,继续保持着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但其增长速度已经明显放慢。英美经济上的差距不断缩小:1870年美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已经达到英国的87%。总之,这一时期美国经济赶超的一大特色就是速度较快,经济总量和人均数量都快速增长,为最终实现赶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为经济赶超的实现阶段。在这一阶段,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已经广泛地应用到生产领域。现代大工业体系已经建立,工业取代农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在工业生产中重工业也取得了绝对优势的地位,工业化基本实现。经济发展实现了长时期的高速增长,GDP总量迅速增加。在这一发展阶段,美国经济的总体水平开始超过英国,并逐渐拉大了与英国的差距。至19世纪90年代,美国工业无论在生产总值、增长率上还在主要部门产量上,无论是在新兴工业部门还是在原来落后的旧工业部门,都已超过了英国而跃居世界首位,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头号工业强国。1913年美国GDP已经是英国的2.3倍,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是英国的1.69倍。至此,美国最终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也最终完成了对英国的经济赶超。

  根据前面我们对赶超经济史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的界定,以及对美国经济赶超所做的历史分期,美国赶超经济史的主要内容和本书的基本结构由如下几个部分构成:

  (1)美国经济赶超的客观环境与历史条件,包括第一章:赶超的前提(殖民地时期);

  (2)美国经济赶超的历史进程、发展阶段与特点,包括第二章:赶超的起步(美国独立至南北战争),第三章:赶超的加速(南北战争至19世纪80年代),第四章:赶超的完成(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

  (3)美国经济赶超的效果、影响及评价,包括第二章第四节:起步阶段美国经济赶超的效果与评价,第三章第四节:加速阶段美国经济赶超的效果与评价,第四章第四节:完成阶段美国经济赶超的效果与评价;

  (4)美国经济赶超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包括第五章:赶超战略的选择,第六章:赶超的政策支持,第七章:赶超中的政府作用,第八章:政治体制、法律制度与经济赶超,第九章:民族精神与经济赶超。

1. 金明善、车维汉:《赶超经济理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后  

     本书是辽宁大学“211工程”建设的重点研究项目“美国赶超经济史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该项目于2003年正式立项,历时三年,由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韩毅教授和沈阳师范大学讲师、博士研究生张兵共同承担完成。本项目的研究思路和写作大纲由韩毅教授设计并拟定,撰写工作由韩毅和张兵共同完成。写作的具体分工如下:绪论、第1-4章由韩毅撰写,第5-9章由张兵撰写。初稿完成后,由韩毅对全书进行了修改和定稿。

     感谢辽宁大学“211工程”“转轨与赶超国家经济”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把“美国赶超经济史研究”列为重点研究项目予以支持和资助,使得本书能够顺利地完成并出版。感谢经济科学出版社的卢元孝编审,他对书稿的完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

     《美国赶超经济史》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赶超经济史的专著,由于作者的理论水平有限,加之研究领域广泛、资料不足,书中的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作 者

                                          20065月于辽宁大学

 

作者简介:

  韩毅,男,195810月生,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外国经济史分会会长。

  1977年考入辽宁大学历史系,于1982年和1984年分别获历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6年起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宋则行教授攻读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1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2年起任辽宁大学经济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新制度经济学、制度经济史学和比较经济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主要代表著作有:《历史的制度分析——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新进展》、《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研究:理论、方法与问题》、《历史嬗变的轨迹——美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八卷(校订)等;主持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有:《西方新经济史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传统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项目)等。

 

张兵,女,19743月出生,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副教授。19929月考入辽宁大学历史系,于1996年和1999年分别获得历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3年起在辽宁大学攻读经济史专业博士研究生。目前主要从事世界史、经济史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篇,参与编写译著、教材、课件等4 ,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省级课题5,获得各级奖励6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28363.html

上一篇:韩毅著《美国工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607-1988)》提要
下一篇:美国燃料油价格上涨的新里程碑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8: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