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泽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邱泽华

博文

统计不能作为地震前兆的判据

已有 3178 次阅读 2009-10-29 08:54 |个人分类:学术思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地震前兆


用统计结果来提出某种地震前兆,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做这种工作的研究人员付出的努力比较多,分析了不少资料,查询了不少文献,给出的结论似乎应该比较可靠。正因如此,这种实际上并不可靠的结论具有更大的误导力。我们现在的一些决策已经受到这种统计结果的严重误导,因此才为地震预报制定了不切实际的目标。
姑且不提中国的统计,让我们来看看Wyss大力宣扬的震前平静(precursory seismic quiescence)的例子。Wyss & Harberman给出了17个震例(M4.7-8.0),试图用统计结果证明这是一种“最有前途的”地震前兆。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权威学者(例如Rikitake,1979;Kanamori,1981)倡导这种看法。只看Wyss & Harberman的统计结果,我们会以为震前平静确实是可靠的地震前兆。但是,USGS的Reasenberg和Stanford大学的Matthews又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统计结果。他们的结果是,根据对其分析的37个震例(M5.3-7.0)的统计,不存在系统的、普遍的、可靠的震前平静前兆异常。
这里无意判断谁是谁非,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方法。这种争论表明:统计不能用来作为地震前兆的最终判据。关键的一点是,实际上什么是震前平静,大家并没有共识,缺乏客观的判据。
可靠的统计是以大量可靠的样本为基础的。可靠的样本是由可靠的判据铸造的。没有判据,以为是基石,其实是豆腐渣块。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统计,就是豆腐渣工程。
有道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有一个可靠的地震前兆,比有十个不可靠的地震前兆重要得多。
目前,可靠的地震前兆并不具备可以进行统计的样本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01-265876.html

上一篇:把权威当作地震前兆判据的后果
下一篇:不能把理论当作地震前兆的判据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