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厄尔尼诺现象使气候异常 今年出现暖冬几率增大(转载及点评)

已有 4686 次阅读 2009-10-28 08:0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厄尔尼诺, 低温冻害, 冷冬, 暖冬

        转载者按:暖冬还是冷冬,由于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变,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厄尔尼诺现象使气候异常 今年出现暖冬几率增大
news.longhoo.net来源:金陵晚报 2009-10-27 16:13:14 评论 进入论坛 [ 字号:大 中 小]   【龙虎网报道】因为近在眼前的干旱秋热,一度盛传的厄尔尼诺现象,再次引起了关注。时隔3年多,这个“小男孩”重新跑回地球“撒娇”。近期,南北半球不同国家,都在针对其“淘气”预测今冬气候。而在我国,暖冬的趋势,呼声成倍增加。

  “小男孩”卷土重来

  近5年来,南京人已经习惯了秋季的少雨。如果扩大区域的话,南方城市对此也已“处变不惊”。例如,在2004年,同样是10月份,南京一直处于无雨状态。由于对农业及运输业的影响相对较小,对这一现象的兴趣,更多来自于对冬季气候的预测。

  解释南方出现干旱情况原因时,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陈丽娟向记者介绍。“今年6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洋大气,就进入了厄尔尼诺状态,目前还处于维持和发展阶段,预计将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因此,厄尔尼诺背景,可能也是南方地区高温干旱原因之一。”

  实际上,今年夏天,厄尔尼诺现象“初显”,长江以南地区降雨偏多。世界气象组织在8月发出警告,“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在太平洋东部出现。”组织发言人穆尼奥斯说:“今年的6月和7月,科学家在赤道东太平洋观测到了海面温度上升。6月底,海面温度普遍超过正常温度0.5至1摄氏度,7月份也是类似的情况。”

  通常,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主要特征,是赤道太平洋海水温度比平时高出0.8℃,并至少持续4-6个月的时间。而厄尔尼诺大约每隔2-7年出现一次,上一次出现是在2006年。

  各地将遇气候异常威胁

  作为最强的年际气候异常信号,厄尔尼诺现在正在整世界地“跑”,其让原来干燥的地方多雨,多雨的地方干燥。由于对世界各地产生不同影响,因此,科学家们不得不提早做出预测和应对。

  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日前在他们的网站发布了全美12月至明年2月的冬季气候展望,他们认为: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冬季气温,将普遍高于往年平均值,而南部气温将低于正常年份,且降雪量较大。在英国,气象部门表示,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很有可能会使英国变得更加炎热而干旱,并可能对英国和西北欧产生其他不可预见的天气影响。

  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气象局上周表示,厄尔尼诺将导致下半年澳大利亚东部到中部地区降雨量低于平均水平,包括新南威尔士州和昆士兰州,将遭受天气干燥影响。

  每年的圣诞节,是西方隆重的节日,因此,受厄尔尼诺的影响,美国的不少超级“雪迷”,就打算去南部各州过“白色圣诞节”。南京大学余志教授告诉记者,厄尔尼诺对于我国来说,可能会使冬季出现暖冬的几率增大。

  我国暖冬几率成倍增加

  如果厄尔尼诺爆发,其一个表现就是洪涝、干旱明显增多。因此,疑惑就来了:南京10月份到现在都是久热无雨,这种干旱,是否就是厄尔尼诺带来的“气候异常”?

  专家认为,厄尔尼诺目前只是“初现端倪”,尚未达到真正的爆发标准,即海面的升温未到超过平均水平1℃的水准;另外,厄尔尼诺在各地的气候异常现象的表现是不同的,很难说目前南京的久晴无雨的罪魁祸首就是“厄尔尼诺”现象,但是可以肯定,厄尔尼诺一旦爆发,那全球的气候异常现象将会增多,而且和北美类似,我国暖冬的可能性无疑会加大。

  另一方面,2007年日本科学家发现“小男孩”是厄尔尼诺的一个“变种”,其表现是:太平洋海水暖流,并没有像典型的厄尔尼诺出现时那样,完全沿赤道从西向东流动。而是停留在中间区域,这使得暖流留在太平洋中部、东部和西部的水温依然较冷。今年10月5日,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又在《自然》杂志上重新指出这个“变种”在今年年底有可能发生。“并且,新型厄尔尼诺将使得气候更加干燥,并带来严重的旱灾,可能会使得今年中国冬季的气温,高于以往平均水平。”

  如果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如期上演,今年我国的暖冬几率就会成倍增加,但在南北方表现不同。要想知道今年是否可以在南京过上一个有雪的圣诞节,还需要看11月份的气候情况。但是,值得期待的是,2006-2007年冬季由于遭遇厄尔尼诺,南京遇到了有雪的圣诞节。
http://news.longhoo.net/gb/longhoo/news/nanjing/dushi/userobject1ai1026649.html

    2009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

                              杨学祥,杨冬红

 

一、2009年太阳黑子低值将迎来一个冷冬

 

对宇宙飞船测量数据的分析确定,太阳的辐射输出变化于0.1~0.3% 的水平上。大量观测数据表明,地质环境记录的气候变化与由地球轨道引起的太阳辐射量的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一问题的争论焦点是,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能量变化是否足以引起地球气候长周期(冰期和间冰期)和短周期(小冰期与小气候最适期)的相互转变。科学家Eddy等人估计,太阳常数变化引起的气候响应与正常发生的变化相比是很小的——太阳常数的变化至多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受到零点几度的扰动,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激发低层大气发生变化的机制。

 

2009年是国际天文年,广东天文学会近日通过研究发现,去年初我国部分地区发生异常低温冰雪气候,可能与近期太阳黑子稀少及其周期偏长有关,而今年太阳黑子至今仍是低迷状态,广东地区或许又将迎来一个冷冬

 

近两年,不少地方气候异常,去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罕见的冰雪天气,广州等地连续两年出现几天乃至十几天气温低于10摄氏度的少见低温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地球厄尔尼诺有关。但广东天文学会的专家认为,可能与近期太阳黑子稀少及其周期偏长有关。太阳黑子,是指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斑点,它是太阳活动最明显的标志。黑子多寡通常用太阳黑子相对数表示,相对数越大,表示太阳黑子越多,其规律呈现11年左右的周期。近两年,太阳活动及其黑子的异常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太阳黑子特别少;二是太阳黑子周期有逐渐延长的趋势。2007年太阳黑子相对数为7.52008年,太阳黑子相对数为3.7。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台在20098月,连续31天观察不到太阳黑子,太阳黑子的相对数为0。同时,太阳黑子周期,通常为11年。但第23个太阳黑子周期(注:自1755年开始对太阳黑子活动进行标号统计)从1996年开始(注:以黑子活动最少年为周期起点),已过去13年,却至今仍未经常看到太阳黑子明显地成群出现。当今太阳黑子周期之长,为十八世纪以来之最。

 

近两年太阳黑子处于百年来最低迷状态。据悉,太阳黑子低谷年,会引起太阳某些辐射强度降低,从而引起地球大气环流的变化,甚至引起地球气候异常。太阳黑子与冷害有关吗?广东天文学会通过探源溯流,认为两者的相关性是颇高的。统计资料显示,1996年,是太阳黑子低谷年,全年太阳黑子相对数只有8.61996年初,广州以及广东的天气偏冷。当年广州的2月平均气温只有12摄氏度,比常年平均值低2.3摄氏度,也是全年最低气温的月份。1986年是太阳黑子低谷年,全年太阳黑子相对数只有13.41986年末至1987年初,我国不少省、市出现低温天气。此外,1964年,1954年也曾是太阳黑子低谷年,并出现显著气温偏低现象[1]。我们也有类似的统计结果。

 

二、2009年发生的8级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萨摩亚群岛地区北京时间930日凌晨发生8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南太平洋大海啸的确实死亡人数前天已增加到176人。根据历史记录,就全球灾害变化的趋势而言,萨摩亚8级地震引起的南太平洋大海啸可能导致全球气温的逐渐降低,引发低温冻灾,增大流感爆发的强度。

 

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o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根据郭增建的理论,2005年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客观实践已经做出了公平的检验。世界都公认1998年为人类有记载以来最热的一年,西方科学家也承认了这一客观事实:过去两年里,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并将继续促使气温在2008年保持缓慢变化的趋势,2008年是近十年最冷的一年,2005年也没有突破1998年的高温纪录。

 

三、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统计表明:中国北方的严重低温冷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如1957196919721976年;中国南方的严重低温冻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太阳黑子低值年和拉尼娜年(或厄尔尼诺年),如195412151955121湖南发生严重低温冷害,196428-26日湖南发生低温冻害;1977121,湖南雨雪日数持续10天,强寒潮冷空气入侵,其来势凶猛,不仅带来大雪,还使得降温剧烈,各地最低温异常低,降到-10-18,且以武汉的-18.1为历史最低,纪录一直保持至今。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8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3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拉马德雷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

 

20081月发生的中国南方罕见的冰雪冻灾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2007-2008年拉尼娜事件中;2009年至2010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有可能导致冷冬。

 

四、200912月至20102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美国科学家相信,即使没有温室效应, 地球自己的卫星月球也会使地球的温度上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海洋学研究所的查尔斯. 季林2000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指出,月球通过影响地球上的潮汐使地球的温度上升。

季林认为,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潮汐强度的逐渐变化,其周期与邦德提出的“气候周期”是一致的。当日、地、月排成一线且相互距离最小时,日月引潮力相互加强而变为最大,地球海洋潮汐规模也最大,这时就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当日、地连成的直线与月、地连成的直线相互垂直时,太阳潮汐减弱月球潮汐,使地球海洋潮汐变小,这时海洋深处的冷水很难被带到海面,世界就变得暖和。据季林的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这个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24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

除了1500-1800年潮汐长周期外,潮汐中周期为准60年、54-56年、22年、18.6年和11年。特别是54-56年周期(拉马德雷周期),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非常明显的作用。200912月至20102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发生。

 

五、结论和预警

 

1952-2008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4天次数共8次,1955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195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196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1969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1972年(厄尔尼诺年)、197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198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2008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拉尼娜、厄尔尼诺、太阳黑子极值、潮汐强度与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有很好的相关性,有7-8年的滞后期。

 

我们认为,导致气候变冷的原因有四个:其一,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低温冷害。2000年“拉马德雷”已经进入“冷位相”,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变冷时期正在开始。其二, 2009930南大洋发生了地震海啸。其三、2008-2009年处于太阳活动低值时期。其四、200912月至20102月为强潮汐时期。

 

最新报告表明,“变异的厄尔尼诺”最终没有给美国带来暖冬,这一点在10月初开始得到确认,持续寒冷潮湿的天气使美国滞后的大豆作物面临威胁,根据美国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截止104,美国大豆落叶率79%,收割进度15%,作物优良率67%,这表明美国仍有大部分的大豆面临威胁,根据最新的天气预报,美国大豆的生长优良率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中国的冷冬预测正在得到证实。

 

我们在2009年初就关注下一次不寻常的厄尔尼诺事件,因为它会给全球带来流感全球大流行、低温冻害、干旱洪涝等重大灾害[3-9]

 

2007年末我们就发布了拉尼娜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的预警:2007年拉尼娜事件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秋汛和冻害,还有流感的季节性流行。如果发生强拉尼娜事件,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几率就会增加,如果2008年再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和严重低温冷害,世界流感大流行就不可避免。忽视预防流感将使我们付出惨重的代价[6]

 

20081月中国南方发生罕见的冰雪冻灾,2008512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20094月全球甲型流感在墨西哥开始向全球蔓延。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还将频繁发生。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三大预警正在被证实的[8]

 

冷冬还是暖冬,我们正在接受实践的检验[9]

 

 

参考文献

 

1.    吴玲,李建基。广东天文学会研究发现:近两年太阳黑子百年来最低迷今年可能又是一个冷冬http://search.zhnews.net/zjwb/text.php?ud_key=42036&ud_date=2009-10-13

2.    孙晓飞。中信建投:USDA报告好于预期 油脂走向价值回归之路。2009101314:54来源:和讯特约(和讯财经原创)。http://futures.hexun.com/2009-10-13/121325682.html

3.    杨学祥。2009年厄尔尼诺事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发表于 2009-8-21 6:32:29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0622

4.    杨学祥,杨冬红.强厄尔尼诺敲响了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警钟. 发表于 2009-6-8 12:54:49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6921

5.    杨学祥. 未来全球灾害的根源:不同寻常的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发表于2008-7-19 8:16:41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68

6.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2008-4-26 9:17:40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24

7.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32第五版。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8.    杨学祥。正在被证实的三大预警: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发表于 2009-5-15 7:20:23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1961

9.    杨学祥。 暖冬还是冷冬:拉马德雷突变。发表于 2009-9-24 5:46:52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7471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232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65554.html

上一篇:厄尔尼诺继续:2009年10月19日和26日海温异常(矩平)比较
下一篇:北京甲型流感病例急增:关键在冬季(三则信息)
收藏 IP: .*| 热度|

1 钟炳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9: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