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sufang 享受科研,享受生活

博文

阳光下的爱心1+1

已有 4615 次阅读 2008-5-20 18:26 |个人分类:小眼睛,大嘴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单位开始第二批抗震救灾捐款。依然是爱心满大连。

但也开始有同志开始担心,我们的爱心能不能流向灾区?那么多嗷嗷待哺的婴儿,失去父母的孩子,无家可归的难民……如果灾区的同胞看不到这些救援,很难想像他们重创的心灵会不会再次滴血,失去对政府或社会的信任,放弃生存的希望。更让大家担心的是,一旦发现爱心捐款被一些不法机构或小数不法分子鲸吞,国内外公众可能会失去对现有募捐平台的信任感,导致一场更大的信任危机和心理危机。最可怕的是,政府也有可能受到牵连,这是我们这些对现任政府充满信任期待国家富强稳定的党员所不想看到的。

我们国内的募捐平台还不算完善,加上以往一些不良事件的刺激,公众对于募捐平台及捐款去向的信息显得有些过敏,稍有风吹草动信心便会溃不成军,更不要说少数不法分子以讹传讹趁机揭伤疤了。

对于这次四川地震,政府在信息公开透明化上有质的飞跃,打了一场漂亮的与谣言赛跑的大胜仗。更有人士指出:“公开准确的信息披露,是此时此刻公众情绪最好的镇静剂,是减震良方。而这一次,国家地震台网及时发布的信息和各地政府职能部门震后辟谣信息的迅捷发送,可以说是交上了一份高分考卷。”也有一个在国内求学的师妹打电话说:“太长我们中国人志气了,什么CNN呀,全都哑口无言,一下子没有了可趁之机。”

但对于一些民间慈善机构组织,由于操作和渠道的不公开化,容易成为负面舆论的靶标。先不说他们有没有伤害我们爱心的行为,这不是我今天想讨论的内容(当然,如果大家发现有这些不良行为,请及时向相关媒体提供线索,也给大家提供一个更好的讨论平台,http://view.news.qq.com/zt/2007/62fund/)。我想说的是,为什么这些善举不能透明一点呢。为什么会有谣言,因为真的消息没有公开。信心也好,信任也罢,都是建立在了解或理解的基础上的。反过来说,如果没有林彪在江青面上足够的“四人帮”,相信JQ也不会说“我看好你哦”。跑远了,借句话说回来。“中国社会并不缺少善心,缺少的是对公益组织的信心。”这是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对中国公益事业作出的评价。

为什么这些公益组织不以此为给契机也给大家交一份高分试卷呢?可能这些组织的负责人还会很委屈,也理解一下。但也希望这些人会理解:大家希望看到这个平台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慈善组织,而不是一个变相的赢利机构!理解是相互的。之所以关心这个问题,是因为延续灾区重建尚需要大批募捐,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运营制度和监督机制,我们以后可能无钱可募,最后受苦受难的还是灾区老百姓。相信大家都不想看到这种事情发生。 那么,为什么不建立起大家对公益组织的信任呢?

不是不想,只是操作起来有难度。

展开来讲,几个建议,抛砖引玉:

1、慈善组织的运行成本应与善款分开,而不是将善款10%(30%甚至更高,大家别针对我这个数字,没具体调查的用于慈善组织的运行;

2、政府立法(当然也有声音说这件事应该让政府走开);

3、建立类似“政协”之类的并行民间监督组织;

4、有专门的网络平台,善款来向和去向均公开化,如果涉及隐私,至少保证去向的公开化。

如果说公众的爱心是1,慈善组织也是1(可正可负),最好的合力就是爱心1+1,不是吗?

我们期待这个阳光下的爱心1+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962-26110.html

上一篇:彼岸花
下一篇:女性科研工作者,左手剪影,右手年华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0: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