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宇宙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学雷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从事宇宙学研究

博文

如果真有关于地震的预测该怎么办

已有 6579 次阅读 2008-5-19 09:20 |个人分类:科教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上一篇博文中,我谈到当前科学还不能准确地预言地震,而且可能地震本身就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不能把预防地震的希望放在预报地震上,而应该注重平时的预防措施,例如加强建筑的防震结构等。但是,我也谈到,在少数情况下还是有可能对地震作出一些预报的。在本文里我想就后一种情况讨论一下,因为尽管这是少数事例,但无疑也是有价值的。这里有很大的问题,而且远不象平时加强建筑抗震标准那样无可置疑,而是有很多争议,有必要讨论。我对地震是外行,了解也很有限,因此观点未必都很准确,如果哪位行家发现我没讲到点子上,请尽管指教。我的目的是抛砖引玉。

虽然有些地震事先没有征兆而无法预言,但确实也有些地震被预言出来了,最著名的如海城地震。唐山地震前其实也有一些学者作出了预报,如北京市地震队发现了多项异常(气象异常,水氡异常,形变异常、地磁场强度异常、地下水位异常、地电异常等),并于1976年7月26日与国家地震局进行了会商,但是最终还是未能发出预警,但青龙县通过非正式渠道了解到有可能地震后进行了抗震动员,收到明显效果。未能发出警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当时过多的寄希望于临震前出现小震和多项异常,而这些现象当时出现的不多或出现较晚,另一方面考虑到在京津唐地区搞疏散的高度政治敏感性和巨大经济损失也使地震局在预报时不能不慎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唐山地震后,1976年8月16日、22、23日,在川北的松潘-平武地区也发生了7级以上地震,这离本次地震的汶川不远,而当年这些地震被成功预测出来了。此外,近年来也有成功的例子,如去年云南宁洱6.4级地震预报成功。

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地震预报管理条例,任何单位或个人无论用何种方法对地震进行了预报,应该书面上报地震预报管理部门即地震局,而不能向社会散布。象网上流传的所谓灾变学杂志预言的2008年地震,严格地说很可能是违反上述条例的。而且那个预言简直是玩弄数字游戏,不值一提,这已有多位网友分析过,此不赘述。不过,不论预报是怎样作出的,如果正式上报,地震局应组织专家对其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形成地震预报意见,上报有关政府部门。只有政府部门有权发布地震预报。 这一套管理方法当然是有它的道理的,因为如果随意发布地震预报,难免会形成社会恐慌,另一方面不具备相关知识的公众也很难判别哪个预测是值得相信的,比如现在有不少人就被忽悠了。

据中国地震台网首席预报员孙士鋐称,这次地震前没有收到过一张正规的预报卡,即填写了具体时间、地点和震级的预报,也就是说,这次地震前没有谁,无论用何种方法,真正预报了这次地震并上报。网上有传言说曾预报唐山地震的耿庆国先生预报了本次地震并于4月30日发出了密件给国家地震局,这与上述孙士鋐先生的说法矛盾。这件事的真相如何有待调查,相信一定会水落石出。

这里我们姑且不谈这些具体的事,只抽象地说,预报有可能发生两种类型的错误,第一型错误是在没有地震的情况下错误地预报为有地震(误报),第二型错误是在有地震的情况下误报为没有地震(漏报)。显然,大地震之后,我们大多数人会觉得宁可犯第一型错误,也不要犯第二型错误,因为第一种是有备无患,无非是造成一些人心恐慌,无非是造成些经济损失,而第二类则导致本来可以挽救的生命丧失。但实际如何呢?我不掌握数据,但我有点怀疑,现在我们很可能往往宁愿犯第二型错误也不愿犯第一型错误。比如,唐山地震预报上尽管已有人预报可能地震,但出于政治考虑,因为担心错报,地震局还是没有及时预报,而错误地选择了要求继续收集数据再决定。

作出错误的临震预报给社会稳定和经济上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唐山地震中,青龙县领导勇于承担责任,在本县内进行了抗震部署。但是,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进行地震宣传,要求夜间睡觉不关门窗,这在当时当地的条件下足以使群众在发生地震时逃生。但是,今天楼房的数量大大增加,显然仅此就不行了。如果要进行抗震疏散,恐怕就得停产、停学、停市,组织群众露宿,在有滑坡危险的地方还得进行大规模迁移。这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得有多大?如果地震没有发生,情形就更为尴尬:何时解除地震警报?这种临震警戒情形能保持多久?一星期?一个月?而且解除警报后,政府的威信动摇不说,这中间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就长远而言,谁还愿意来此地投资甚至做生意?显然,这种误报的责任如此重大,使地震局在发出预报的时候不能不谨慎,使政府在做决策的时候不能不谨慎。另一方面,如果某个人频繁的预报地震来了而地震没来,那又会怎样?他是否还能得到信任?

这些问题怎样解决?我不知道。骂娘容易,批评指责容易,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难。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的办法能破解地震预警的悖论。也许科学网上有什么人能想出更高明的法子,我写此文,算是抛砖引玉,期待精彩的回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61-25829.html

上一篇:从地震中应该记取的教训:对地震预测不宜期待过高
下一篇:为什么地震不能完全准确预测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