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谷花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zizhang 张欣,或称子张,山东人,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习。

博文

温州的书卷气

已有 3447 次阅读 2009-8-31 20:45 |个人分类:生活:卜居钱塘|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在《温州读书报》即将出满一百五十期之际,我取出自己收存的这份八开小报,又仔细翻了两遍,才知道从一九九七年创刊以来所出的一百五十期报纸,我只存得二零零五年以来的后五十期,因此无缘领略其最初的风神,殊觉遗憾。

不过从第一次看到它,我就为其即端庄又活泼的版式、即守正又前沿的读书信息、即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又刻意突出温州地方特色的风格折服。我不敢妄评其为温州文化建设做出了多大贡献,却至少由它感受到了温州、以及温州人优雅的书卷气,让我对温州有了虽然不多然而已较为全面的认识,改变了我一直以来通过道听途说而形成的刻板的“温州印象”。前年深秋,我去瑞安参加一位青年诗人的作品研讨会,游览了玉海楼和梅雨潭;去年仲春,又借机会到温州一游,雁荡山和江心屿之外,在友人陪同下竟意外登临温州图书馆的藏书楼,拜访了勤勉、儒雅的卢礼阳先生,看到了他七楼办公室里《温州读书报》编辑部的牌子,还透过玻璃长廊看到了我所尊敬的前辈诗人唐湜先生赠送图书馆的一架图书……有了这些作铺垫,当我再去看飞云江边和瓯江边那些仿造上海外滩建造的高楼大厦时,心里就有了底。因为我已经知道,除了这外在的物态的繁华,温州其实还另有一面,那当是一个家学渊源深厚、饱读诗书、沉潜风雅的读书人形象。

这一个读书人的形象,正是玉海楼、温州图书馆、卢礼阳、《温州读书报》的综合,特别是当我重新翻阅这五十期报纸时,这个形象就愈发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让我看到了一个有着浓郁的书卷气的温州。我留意到第一百零五期第一版上披露的温州籍旅美学者马大任先生关于读书的一段话:“现在许多中国人喜欢看报,不喜欢看书。这个风气要稍加改变。报固然要看,书更要看。书中不一定有‘黄金屋’,但是经济‘台风’来的时候,它可以帮助你保住你的屋。”我也注意到了有关《温州文献丛书》这项“近百年来温州地区规模最为宏大的文化工程”的许多报道,仅仅由礼阳兄负责编注的《黄群集》和《刘景晨集》,我就感觉到了这套大型文献整理工作的上乘质量;我还特别想提一提报纸中缝的“温图x月受赠书目”,从这里,你就可以一窥温州人读书、著书、捐书的蓬勃热情……

让我时时感到惊异的是,《温州读书报》尽管僻处一隅,而视野绝不狭窄,意态绝不萎靡,我倒是往往先由它的转载感受到国内读书界最新鲜的思想力量。我也喜欢“书香”版上一缕缕新书、旧书的芬芳,而尤其从第一版和第四版的“瓯风”获知了太多古今温州地区文化累积的生动故事。说句老实话,这两版实在是我了解、认识温州近现代文化史的启蒙读物。

在《温州读书报》出到一百五十期的时刻,我却不知道该对它提什么更高的要求。我是个容易知足的人,我觉得《温州读书报》能够一如既往就好,我喜欢那个有着书卷气的温州,自然也就愿意这报纸天长地久地办下去,老土一点、木讷一点、尖锐一点都没关系,千万别赶时髦、走了样。

 

                                        子张   二零零九年八月三十日于杭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81-252519.html

上一篇:写诗的心愿不算奢侈
下一篇:又一首《有的人》
收藏 IP: .*| 热度|

1 孟津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