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坚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xu IMR,研究员。探究真理,传播知识,弘扬博爱,快乐人生。

博文

“海归”是否需要入乡随俗? 精选

已有 11584 次阅读 2009-8-28 12:37 |个人分类:学术生态|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科研环境

在国外居留久了,说话办事儿的风格自然会受到那里文化的影响,这是潜移默化的。
德国回来的,喜欢搞一个宽敞的办公室,副间里聘一个秘书。因为德国的教授含金量高,谱大,就是这个范儿。
日本回来的,逢人点头哈腰,请多多关照。当然,那儿的地皮紧,国内办公室的空间已经是很OK了。
美国回来的,天气好像还不太热的时候,就着上了“七分裤”、运动鞋,这叫一个“cool”(爽、酷)。老美好像从来都是怕热,而不怕冷。据说是吃奶酪吃的,火大。离不开冰水。
凡是“海归”者,无论大小,一经回来,必然都是踌躇满志,激情无限,期待着建功立业。一下子很可能对国内体制和文化上的弊端极其不习惯,不耐烦,觉得不顺。我们与西方国家在体制上的差异固然是道坎儿,大家都可望有朝一日能够逐渐改革之、规范之。可这文化上的差异却是根深蒂固,源远流长。中国有中国的文化,每个单位有每个单位的文化。文化对学术事业发展的影响绝不应该被忽视或者低估。
有位资深的大牌科学家、老“海归”曾经与我谈到,科技部送M(注:一位主管研究经费的官员)去美国基金会学习(科研项目如何运作、管理、运行),我看没有什么用。美国的那一套我们学不来,因为文化不一样。美国人(认为你的工作)有问题,当面就给你指出来。中国人这样就会觉得受不了(很没面子)。你这样做,就会得罪人。可见,老先生也点到了文化差异对学术环境的重要影响
在人际关系上,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圆通的人际关系》一书中有一些颇为到位的比较,十分发人深省。诸如:
® 西方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而中国的人际关系相当复杂,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 西方人在同别人打交道时,不论干什么,都要通过法律途径约束他人来防止自己上当,而且对于欺骗别人的人是相当鄙视的。中国人不会要求别人怎样,只会提醒自己“防人之心不可无”。
® 日本人就算没有本领,也要装成很能干的样子;美国人有多少本领,都要找机会表现出来;只有中国人深藏不露,静观其变,再衡量情势的变化,以对自己最有利的做法,做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立于不败之地。(博主:中国人听学术报告大多数都是只听,不问。)
® 西方人可以当面说:“我不赞成你的意见。中国人一般不会这样做。(博主:人家肯定是不高兴,会得罪人。)
® 西方人不反对你欺骗自己,只反对你骗别人。中国人相反,你欺骗不欺骗别人无所谓,千万不要欺骗自己。(博主:在许多中国人心中,学术造假好像是无所谓的。)
® 西方人做错了事是要道歉的,在中国,很多人认为道歉没有用。(博主:我的下属上班迟到,我问她为什么?她只是说不好意思,好像没有任何道歉的意思。)
® 中西方人在沟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西方人有什么都会讲出来,其看法是“我有事情,想跟你讲”;中国人有什么事绝不会讲出来,其看法就是“我有事情,根本不跟你讲”——我有事,为什么要跟你讲?
··········
有位朋友作为专家参加了一个研究项目的评审会,几家竞争。看到来答辩的申请人们私下里与专家频频打招呼,眼睛“放电”。朋友事后感慨: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几乎没有原则)。显然,影响学术环境的因素错综复杂:
体制+文化+道德+......=学术环境
体制尚有可能在小范围内改革,而这文化恐怕也只好去慢慢领悟、适应了。
 
参考文献:曾仕强,《圆通的人际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聊聊“海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3234-251940.html

上一篇:自己的名字不应该被别人滥用
下一篇:“材料教育国际研讨会”杂记
收藏 IP: .*| 热度|

21 陈苏华 武夷山 刘全慧 郭胜锋 郭战胜 刘进平 蒋永华 朱志敏 王德华 蒋敏强 陈安 刘立 吕喆 张涛 苏红 吴怡 王启云 苗元华 刘岩 贺天伟 arpku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2: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