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新宇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xyeco 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政策,环境经济政策

博文

有关农业政策的调研座谈记录一

已有 3921 次阅读 2009-8-13 22:07 |个人分类:农业经济政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特色农业, 农业合作, 日本农业

    由于课题研究的需要,笔者在20088月份,就中国特色农业、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农民合作、农民组织化等问题,求教于农业政策领域的一些知名学者和政府官员。如下是整理出来的座谈记录。愚以为,其中有许多睿智的思想,故分两篇博文以记之。 

 

受访者1

第一,合作社发展方向要多样化,既要有专业性合作社,又要有综合性合作社。

第二,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如资金短缺问题、内部运行机制问题,使得很多合作社在成立不久后就“夭折”了。其实,这是正常现象,国外也有合作社解散的现象。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否定政府这几年支持合作社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合作社是农民自愿加入的、退社自由的,政府仅仅是通过法律或政策对其进行支持鼓励。至于合作社成立之后所出现的自身内部问题,政府不应该插手很多,更多地应该由合作社自己来解决。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当然就要解散了。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这样,专业化程度提高了,农民谈判实力强了,农民也容易找到市场。因此,政府是支持鼓励农民组织化的。

第四,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很多,如“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等。并不存在一种普适性的组织形式。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产业,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关键的是要能把市场和农户衔接起来。

第五,如何看待我国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我认为,我国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农民组织化进程差距还很大,目前政府正在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合作社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受访者2

第一,如何看待“中国特色农业”?这主要是指发展条件的特色。首先,我国农业是一种超小规模农业,这区别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超大规模农业、美国的大规模农业、法国的中等规模经营农业,东亚的小规模经营农业。其次,我国农户多,农村劳动力多。最后,农业气候条件复杂多样,农产品生产丰富多样。

第二,如何看待“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这主要是指发展道路的特色。现代农业着重解决四个问题:“地”即土地问题、“粮”即粮食问题、“能”即能源问题、“人”即劳动力问题。中国农业现代化要考虑解决这四个问题,首当其冲的是人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农村劳动力太多,如何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其二,如何让农民在农村安居乐业。应该说,中国农民就业问题,是世界第一难题。现代化和工业化均要求高素质的农民,但我国农民的素质跟不上。所以,世界农业现代化道路并不适合中国,要建立自己的体系,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道路。

第三,在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如何建设现代农业?这个问题很好,很有深度!中国市场经济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从经营体制改革,到流通体制改革,再到工农关系和税费改革等等。那么,市场经济与现代农业如何结合?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实际上就是中国小规模经营、超小规模经营的实际情况与市场经济规则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现代农业将是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大议题。

第四,到底什么是现代农业?有人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程度高,我对此是持否定意见的。事实上,东部沿海农业的问题最大,表现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农产品自给率越来越低,难道这就是现代农业?我建议研究人员和政府官员都去黑龙江的三江农场去看看,那里的农业现代化程度是很高的。

第五,工业反哺农业的问题。“工业反哺农业”的提法,实际上是从对乡镇企业的讨论中总结出来的,当时我们认为要用乡镇企业的工业来补农业。工业反哺农业,只是个整体思路,理论解决了,但实践远未跟上。比如,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是浙江,如何将大中企业的导入农村,如何将工业导入农村?

工业反哺农业的问题有:首先,也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即解决一个城乡二元结构和收入差距问题,现在是“城市渐渐欧美化、农村渐渐非洲化”,城市间差距越来越小,农村间差距越来越大;其次,农村金融的问题,农村资金来源有四个渠道,即国家财政、贷款、合作金融、农户自有资金。现在,农业贷款只占4个百分点,乡镇企业贷款只占5个百分点;农信社的商业化改革方向有问题,商业化只会更加离农,要相信农民!!

前段时间,我参加北京市委和市政府组织的一个讨论会,议题是关于大学生村官的去向问题,即村官任职期满后的去向问题。政府固然制定了许多好政策,如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享受加分优惠,参加公务员考试获得加分优惠。我提出,这些都是针对离开农村的鼓励政策?为什么不鼓励这些大学生继续留在农村?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果他们愿意留在农村,怎么解决他们的户籍问题、土地问题、职务问题等等。

第六,中央和地方的权责问题。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在反哺上主要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问题。“大头在中央,小头在地方”,可能从明年开始就会有财税体制改革。比如粮食安全问题,光有中央的积极性还不行,更要有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解决粮食问题,必须要粮食涨价。

第七,关于农民组织化和农民自主性问题。我有一个基本判断: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制度设计上有许多缺憾,中国农民组织制度滞后是最大的制度障碍。应该说,日本的农业现代化是离不开农协的。事实上,成立类似日本的农协组织,可以起到政府起不到的作用。曾几何时,我国是世界上农民组织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但现在已经“堕落”到组织化最低的国家。

搞出象日本农协一样的组织,这是我国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出台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这是我国农民组织化的起步。就是对人民公社,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政府对农民合作有恐吓心理,农民自己也对合作有顾忌。但是,国外恰恰喜欢合作。

农民组织化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是个政治问题。中国农民收入低,是因为政治地位低,政治地位低是由于组织化程度低。

第八,农业产业化不是一个新东西。但是,通过农业产业化把农业和农民带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两个主体在利益分摊上是不同的。农业产业化只能使龙头企业的资本家获利,农民因此而获益的甚少。

第九,土地私有还是公有,以前讨论很多,但目前对此的争论不大。提出搞土地私有制,是不懂中国农业的。不能不考虑中国农业的实际,而单纯凭据西方的产权激励学说来论证在中国实行土地私有制的妥当性。若在现阶段搞土地私有化,很多农民会失去土地而得不到应有补偿,很多农民会失去最后的生活保障,很多农民会因无家可归、无业可守而被边缘化,这样农村稳定就会出问题。一些人认为,就是要通过土地私有化后的规模经营,从而达到转移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目的。但是,农民进城后的就业是否稳定,是否能在城市安居?实际情况是,农民的进城成本很高,以至于一般农民是无法承担的!日本以前搞土地私有化,现在就出现了许多弊病。

第十,日本农业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即发展兼业农户。这种提法很可能会成为政策语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53-249218.html

上一篇:游井冈山
下一篇:有关农业政策的调研座谈记录二
收藏 IP: 118.249.167.*| 热度|

3 武夷山 苗元华 柳东阳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