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我们的日食

已有 4527 次阅读 2009-7-21 08:59 |个人分类:物理|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我们的日食,最早的“疑似”记录见于被判为伪书的《古文尚书》的《胤征》篇:“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左传》昭公17年(前525)也记载了这个事件。杜预解说为日食:“日月不安其舍则食”。还有认为它在说地震。“瞽奏鼓”,很像后来民间用敲锣打鼓来吓退吞噬太阳的“天狗”,所以更像在描写日食的情景。著名的《大众天文学》引用过这个例子,时间定为公元前2137年10月22日——“夏商周断代工程”否定了这个时间,不过也没能确定新的时间。
 
甲骨卜辞的日食记录原本很可靠,虽然具体日期尚不能确定。据陈遵妫先生的《中国天文学史》,卜辞记载了三次日食,其中一次还生动描述了日珥现象:“三焰食日”(很多火焰在吃太阳)。遗憾的是,“断代工程”重新解读卜辞,将这个解释也否定了。
 
相比之下,《诗经》描述的日食更可靠一些:“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小雅•十月之交》)有人考证,“十”应为“七”(两者在甲骨文和金文里容易混淆),日食发生在周幽王元年。
 
天文学可以计算上下几千年的日食和其他天象,但具体到个别,还是不能解开历史的死结。历史的问题还是要靠历史来解决。
 
我们眼下的日食,距离爱因斯坦的日食90多年,不是巧合,而是“老天注定”。日食平均每年发生2.4次,但在同一个地方看两次日全食,大约要等375年。这是因为月球环绕地球的轨道与黄道面有大约5度的夹角。太阳和月亮回到同一个位置(准确说,是三者重复相同的几何关系),大约需要18年11天零8小时(6585.32天)。这个数字叫Saros周期(古代巴比伦人就发现了;我们的祖先记录了不少现象,却不肯多思考数字的关系)。间隔Saros周期的日食(通常为71次)构成一个序列,延续1200到1300年。我们同在Saros序列136——序列的第一次(偏食)发生在1360年6月14日(南极洲),最后一次(第71次)将发生在2622年7月30日(还是偏食)。我们是No.37,比爱因斯坦落后5个周期。
 
日月食是一个有趣的几何现象,更是一场“三角恋”的好戏。在地球与太阳之间,闯进一个月球小妹妹,一切都不同了。她的大小,她到地球的距离,她的运行周期,她的轨道倾角,这些无聊的数字都注定了她要同太阳“争风”。那样的好戏,往往偷偷发生在地球的某个角落的上空,这回却不小心暴露在长江上了,“幸运啊,长江的儿女们!”
 
关于我们的日食,有篇长长的文章,可以赶在天黑前浏览一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244691.html

上一篇:一本没有数学的物理学
下一篇:日食前的忠告
收藏 IP: .*| 热度|

1 刘进平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9: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