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牧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红色牧师 学术论述通俗化 严肃话题生活化 复杂问题简单化 海龟理论土鳖化

博文

特质:一个将领导者人格进行分类的好方法

已有 6664 次阅读 2008-5-5 07:34 |个人分类:知人晓事之领导魅力

特质:一个将领导者人格进行分类的好方法

——领导者人格心理分析的基本框架之二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中心主任陈海春

 

在人格心理学中,“特质”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概念之一,用以指代人们通常一致的相互关联的行为模式,特别是表现性的或风格性的行为。特质研究者理解个性是建立在人皆相异的观点上的,了解一个人个性的关键,在于了解他具有的独特品质模式,而这些模式总是相对稳定地表现于他每天的行为中。特质研究法也许不能说出人类行为将来的变化,但是它能够对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人们持久的行为和总体的倾向,并给出比较细致和全景式的描述。通常,人们用三个测量标准——频率、范围和强度,来对人的言行进行直接的观察,或者对其进行测试并给出分数。也就是说,心理学家对一个人对通常适应环境的应对方式,他采用这同一行为模式的“情景范围”,及他在保持这种行为模式时的反映强度感兴趣。

心理学家常研究的主题,就是人类是否有所谓“基本”的人格特质,如果有,其数量、性质和结构是什么。心理学家需要一种描述性的特质模型或分类,科学分类的一个主要目标是界定一个中心范畴,从而能以一种简捷的方式得以理解其中大量的具体事例,这不仅有助于集中人们的视线,也有利于人们用共同的话语体系来交流。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人们逐渐取得了一致,目前在学术界占主导地位的特质理论是所谓的“大五”因素模型(FFM),它是对人格特质共变的实证概括。这五个因素,通常被称为外倾性(E)、宜人性(A)、责任心(C)、神经质(N)和开放性(O)。外倾性其一端是极端外向,另一端为极端内向。外向者非常爱好交际,通常还表现为精力充沛、乐观、友好和自信。在宜人性维度上得分高的人总是乐于助人的、可信赖的和富有同情心的,而那些得低分的人多抱有敌意、为人多疑。责任心维度是指我们如何控制自己、如何自律,由于这些特征总是表现于成就或者工作情境中,有些研究者就把这一维度称之为“成就意志”维度,或者就叫做“工作”维度。神经质维度依据人们情绪的稳定性和调节情况,而将其置于一个连续统一体的某处。开放性是指对经验持开放、探求态度,而不仅仅是一种人际意义上的开放。构成这一维度的特征包括活跃的想象力、对新观念的自发接受、发散性思维和智力方面的好奇。大五结构并不意味着人格差异可以被缩减到仅仅五个特质,而是力求在最广泛的抽象水平表现人格,它提供了一种整合功能,因为它可以在一个普遍性的框架中体现各种人格描述体系。这些维度并不代表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而是从对人们用来描述自己和他人的自然语言术语的分析中得出来的。它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个体依据相对持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而得以个性化;特质可以进行定量评估;它们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跨情景的一致性。需要指出的是,大五结构主要提供的是英语体系中特质描述的主要维度的可重复表征,但是现在看来它在跨语言体系中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至少我们在人格研究中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参照物,不少中国的心理学家就以此理论为基础进行新的研究。

大五理论是描述性而不是释义性的,即人们主要用它来说明这个人的人格“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它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人的人格特征,而不是这个特征形成的动力和发展的前景。不过,有这些就足够了,至少我们有了一个对领导者人格分类的标准。此外,在大五结构中,每个要素都有一个相对立的概念,如外倾性对内倾性、宜人性对敌对性、责任感对散漫性、神经质对情绪稳定性、开放性对封闭性。在这些对立的两极中,还可以放入许多概念,而正是这些可以用以描述和解释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当我们从外倾性的角度观察领导者时,你会发现有些人是健谈的,有些人是缄默的;有些人是精力充沛的,有些人倾向于安静的;有些人是果敢的,有些人是拘谨的;有些人是开朗的,有些人是忧郁的。当我们从宜人性角度观察领导者时,你会发现有些人是乐于助人的,有些人是自私的;有些人是宽以待人的,有些人是吹毛求疵的;有些人是对人和蔼的,有些人是对人粗鲁的。当我们从责任心角度观察领导者时,你会发现有些人在工作中严谨认真,有些人则粗心大意;有些人是值得信赖的,有些人是不能赋予重任的;有些人制定计划并严格执行,有些人工作往往没有条理;有些人可以坚持不懈将任务完成,有些人则往往朝三暮四容易分心。当我们从神经质角度观察领导者时,你会发现有些人是压抑的,有些人是放松的;有些人紧张而过分担心;有些人是情绪稳定并不易沮丧;有些人有安全感,有些人没有安全感。当我们从开放性角度观察领导者人时,你会发现有些人是擅长于艺术、音乐和文学的,有些人是没有艺术兴趣的;有些人善于与观念打交道,有些人则缺乏想象力。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唯一从整体的视角探究人性本质的一门学科。特质理论也建立在一套有关人是什么以及人格理论应该做什么的假设的基础上。它承认有关人性的四个假设:一是可知性假设,它认为人格是科学研究的恰当对象,而科学是严谨的、可以描述的和可以重复的。二是合理性假设,尽管人人都会有错误和偏见,但是人们一般都能理解自己和他人,从这个角度上看,没有所谓专家和外行之说,大家都可以使用已经被进化了若干世纪的特质语言来表达自己重要的社会性判断。三是变异性假设,它认为人们在心理学意义上是相互不同的,是有差异的,它不追求唯一性,也不认为在特质上描述的两极有什么对错之分,“不同”并不意味着“好坏”。四是前动性假设,它认为人类行为原因的根源应该在个体身上寻找,特质理论坚持认为探寻个人特质中行为的起源是有价值的。人们不是生活环境的被动牺牲品,一句话,人格能动地参与塑造人们的生活。这些理论看起来很枯燥,甚至也较晦涩,但做学问还是有些“行规”的,要讲精深和规范。我以为了解这些东西,对我们进行实际生活的分析,还是有很大好处的。比如,我们通过可知性,可以让一个领导者知道加强学习和加强修养的必要;通过合理性,可以让一个领导者知道如何向公众展示自身的人格,并获得公众良好的评价;通过变异性,可以让一个领导者知道在“创造的”和“保守的”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通过前动性,可以让一个领导者心态平衡,尽管焦虑和压抑令人不悦,但它可能恰恰是自己天生的生活方式,与其讨厌它,不如适应它。

人格特质是个体差异变量,有人对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做了详细的说明。第一,每个人都有一种基本倾向。所有的成人都会以一系列人格特质上的个性差异的持续作用影响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而具有某种特征;而人格特质是内源性的基本倾向,受遗传的影响很大;特质经过儿童期的发展在成年期达到成熟形式,此后它们在完整的个体中看来是保持稳定的;特质是按照从狭窄而具体到广泛而一般的倾向层次而组织起来的,神经质、外倾性、经验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心构成了层次的最高水平。第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适应方式,既有适应,也有适应不良,还有可塑性。在时间上,个体通过不断发展与其人格特质和早期适应相一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来对环境作出反应;也有不少时间,人们在文化价值或个人目标方面适应可能不是最佳的;在生理成熟、环境变化或有意干涉时期独特适应的反应会发生变化。第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客观传记”。人在任何特定时刻的行动和体验都是由所有情景所唤起的独特适应的复杂机能;个体具有计划、时间表和目标,从而使他在长时期的行动都以与其人格特质相一致的方式组织起来。第四,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自我概念”。个体有一种自己能够意识到的对自己的认知-情感观;人都具有选择性知觉,人的选择往往与自己的人格特质相一致,并且是连贯的。第五,人都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社会和物理环境与人格倾向相互作用形成独特的适应,并通过与独特适应的相互作用来调解人自身的行为;个体是以与其人格特质相一致的方式来注意和解释环境的;个体有选择性地影响他们所反应的环境。第六,人的发展都有其动力过程,既包括一般性动力,也包括差异性动力。个体形成适应及在思维、情感和行为中加以表现的持续存在的机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一般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机制调解的;有些动力过程是受个体的基本倾向包括人格特质的不同影响所至。当人们耐着性子将上述六个要素看完后,人们的头脑中是否浮现一个关于人格的整体系统,可正是这个系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的内在性格适应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为什么有些人要到这里而不是到那里。

现在,还是让我们回到特质理论中最核心的问题,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人格中的个体差异。第一,我们将这个领导者在人格维度曲线中的相对位置做一刻画,比如,在成就动机上,他在高驱动和无兴趣中间的位置如何。人们也许并不关心他这个人具体是什么,而关心这个人与他人相比是什么,这对于此人值不值得我们服从和追随非常重要。第二,我们关心这个人的人格在不同情景下是否有所变化。人们对领导者的变化总是持矛盾心理:没有变化人们会感到乏味,而变化没有规则人们又会不知所措。而且我们常常看到领导者的人格特征和他所面临的情景都是导致他做某种决策的缘由,由此我们搞不懂哪些是领导者想做的,哪些是领导者不得不做的。第三,我们往往会将我们身边的领导者与某些人物传记中的人物做比较,而且是将传记人物中最突出的、占支配地位的特征做比较,于是我们会说,他像“★★★”的,他不像“★★★”的。第四,我们关心的是,如果这些领导者有过心理测试,那么在大五要素中,哪些可能最高,哪些应该最高。第五,我们还得学会预测他未来的行为特点,这不仅对他自身的发展有关,也与他周边人的发展有关。我们最好长时期地观察一位领导者,因为,当我们没有办法让他填写“测试题”时,观察就是最好的方法。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一种学术流派往往都有它产生的原因,也有它适应的范围,更有它的信仰者。不过我认为,作为一般公众,重要的不是关注具体的结论,重要的是引起必要的思考。

 

写在题外的话】博客,学名网络日志,就是人们像写日记一样把当天或不久前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并贴到网络上去,让供自己阅读的作品成为供公众阅读的作品。不过没有人把它当作写论文,顶多把它作为写政论文。而我这个人,常常逆潮流而动,不过也就是这个反潮流,让别人和自己都感到困惑。这两天有网友说我前一篇写领导者人格心理学分析的文章,违背了我自己标榜的“学术问题通俗化、严肃话题生活化、发展问题简单化、海龟理论土鳖化”风格,也有网友认为我是不是最近常写官样文章写出了新习惯和新毛病。而我自己也不知道该不该这样写下去。这两天,我在我们省著名的避暑胜地通山县九宫山,除了散步,就是读书、写博客。由于天气凉爽,心情尚好,我也就没有多想这个问题,反正也是一个新生事物,还没有多少定则,先试试吧。再说,我想利用假期读一点自己喜欢和应该读的东西,写一点自己喜欢和应该写的东西,仅此而已。不过,我要谢谢各位网民,对我的关心和关怀,我将一如既往地写下去,还是用我们那个年代的一句话表达我的决心:小车不倒只管推!

(完稿于九宫山上,明天又要回到“火热”的生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949-24192.html

上一篇:长与幼、大与小、强与弱
下一篇:应激:一个检验领导者人格的试金石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1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