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毓琦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毓琦 哈佛(1961-2001) 清华(2001-date)

博文

教育与研究随笔(十一)

已有 7714 次阅读 2008-4-29 18:24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For new reader and those who request 好友请求, please read my 公告栏 first).
改变研究方向与领域
 
我们中的很多人多多少少是出于偶然的因素进入某个科研领域的。首先,你上中学的时候,要么不够成熟,不知道怎样寻求指导,要么缺少合适的导师提供建议。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得到的唯一建议是中国式的传统智慧——也就是说,如果你在科学和数学方面学得还可以,那么就要去学工程,而不是像物理之类的科学,因为学科学毕业后是找不到工作的。
我决定学机械工程。这是因为有一次,大概是我13岁的时候吧,我修好了一只相当精密复杂的欧式装饰鐘,这只鐘有只小鸟会来回跑,还会唱歌,坏了以后就扔在我家的阁楼上。我一无参考手册,二无任何经验可言,完全靠自己摸索,弄清楚了这只鐘的机械结构,而且居然把它修好了,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于是机械工程就成了我命中注定的专业啦。我申请大学的时候,把机械工程列为了我的志愿专业,可是麻省理工的招生部不知道怎么弄错了,把我当成电子工程的学生招进去了。其实那时候,麻省理工所有新生第一年的课程都是完全一样的,到了第二年才分专业,也就是说学生们到了第一学年结束的时候才决定他们的专业。不过既然我是被当作电子工程的学生招进去的,电子工程系就经常邀请我参加各种各样的新生座谈和其他活动。我那时候年仅16岁,一个人孤零零地在美国,根本没人管我,或者帮我出谋划策。因为懒惰和无知,电子工程看上去和别的什么专业一样,都挺不错的,于是我就糊里糊涂地进入了电子工程领域。同样,我的研究生学习在事后看来也不是个明智的选择。(请参见我更早的一篇博文,《教育与科研随笔(十)》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1577。不过不管怎样,我不认为从长远看来,这些选择有多大的影响。我非常相信机会无处不在,只要你不断地在中途调整自己,修正自己的方向,最后肯定会成功的。(请参见我关于职业选择的另一篇博文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8186。)
我在这里给大家讲这个故事的意思是鼓励年轻学者们努力探索新的领域和研究课题。尽管在一个你已经小有名气的领域里继续做下去看起来比较轻松一些,但是我认为,如果你学会在一个新领域里提出恰当的问题,那么回报要大得多。我曾经在以前的一篇博文中提到这样做的诸多好处,(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24)不过在这里有必要再重复一次:
“去找一个人们渴望解决的实际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你很感兴趣的,但不太了解的。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不限于使用你熟悉的现有工具。”
这样选择研究方向有几个明显的优势。首先,一旦你获得成功,那么你就有一些现成的人免费帮你宣传。别人主动证明你的工作很优秀是对你的成功的最好宣传。第二,很可能你会有一些新的发现,或者你发现某些旧知识有新的应用。不管怎样,你可以试着将把这个发现拓展为一个硕果累累的、全新的研究领域,而你自然就成为该领域的开创者。第三,在一个目前还很少有人涉足的研究领域,你不用花很大力气去学习很多过去积累下来的文献资料。第四,一个新课题就像一个新发现的金矿。你费的劲儿一样,新矿的产出却比老矿高得多。同样的道理,在新矿里凭运气挖出金元宝的可能性肯定更大。最后,即使你的研究最终并不怎么成功,你至少还是学了一些新东西,这也增加了你未来成功的机会。
我自己的切身经历,包括在微分对策、自动化制造、离散事件仿真中的扰动分析、顺序优化等方面的研究,都验证了我以上的观点。
 
所以,了解一下新方法或者不熟悉的思维方式是很有好处的,非常有效的。你应该不时地特意给你那个领域或者一个崭新的领域提出一些新问题。这不但会帮你建立自信,而且有可能帮你找到重大突破的机会。当然了,我也不是建议大家见到困难转身就溜,所谓好的研究应当是艰苦卓绝但是乐趣无限的。你必须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只是不要陷在一种思维模式里太久了。我以我的经验向大家提出谨慎的忠告,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你应该在第七年的时候开始考虑换方向,每隔十年换一次。(上传之后的补记:也许大家都想到了,不过我刚想到,这也是为什么研究机构设立了七年一次的带薪休假年制度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已经在某个领域功成名就了,改变研究方向确实令人痛苦。在你自己的领域,你有了一定的名气,大家都认识你,尊重你,而在一个新领域,你比一个研究生强不到哪儿去,没人知道你是谁。但是不要让这些暂时的困难吓倒你。首先,我坚信在六个月之内,你对该领域的了解就足以使你开展有意义的工作,从而对这个领域做出新的贡献。而且你不会被这个新领域已存的条条框框束缚手脚。你是带着新的视角进入这个领域的,不像学生,被学校洗过脑了。这可是一大优势。在诸如工程一类的应用领域,即使你是在研究机构里搞研究,宽阔的视野(也就是较好地了解很多事情)也和钻研的深度(也就是对一件事情了解得非常透彻)一样重要。
年轻的学者们:祝你们好运,一路顺风,事业有成!
 
(科学网 何姣译)
 
英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18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65-23465.html

上一篇:教育与研究随笔(十)
下一篇:What $110 a barrel oil can do for you!
收藏 IP: 72.74.25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0: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