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警惕科学发明祸及物种生存

已有 4366 次阅读 2009-5-10 00:52 |个人分类:环保呐喊|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红豆杉, 紫衫醇, 物种消失, 科学发明


蒋高明

本文于2009年5月9日发表于《新京报》A3版

  近日,笔者接到北京某著名环保组织的告急信。信中称,我国珍稀濒危树种“红豆杉”、“榧木”急需帮助!这些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正在被偷伐盗卖,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他们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尽快采取行动打击犯罪,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物种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事情发生在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河某村庄。八万多亩天然森林,由多种珍稀树种组成,为成熟的高山针阔混交林群落;直径1.5-2米以上的大树古树成片分布,为国家极其稀缺的森林资源。那里的普米族人几百年来,为保护这片祖传的林子历经磨难和抗争, 森林就是他们的命根子,守护神。

    红豆杉为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活化石”植物之称,为濒危物种。不法分子盗伐红豆杉等植物的目的,是将树皮卖给制药厂提取抗癌药物,树干则作为名贵木材或药材盗卖。
  
  大约十多年前,笔者始听到中国科学家议论,有人在红豆杉等植物里发现了疗效显著的抗癌药;单位领导还组织科研人员研发这类植物资源的利用途径,甚至还有高层领导公开支持。当时,中国科学家所指的抗癌药物为紫杉醇,最早不是在红豆杉中发现的,而是由美国人在太平洋杉中发现。在红豆杉科植物中“寻宝”,此风在中国盛行不到十年,就给中国的许多红豆杉属、白豆杉属植物带来灭顶之灾。可见,利益驱动的破坏力量有多么的巨大。

  46年前,美国化学家瓦尼和沃尔首次从生长在美国西部大森林中的太平洋杉树皮和木材中,分离出紫杉醇的粗提物,并证实该粗提物对离体培养的鼠肿瘤细胞有很高抑制作用。1971年,他们同杜克大学的化学教授姆克法尔合作,通过x-射线分析确定了该活性成份的化学结构——一种四环二萜化合物,并把它命名为紫杉醇。

  专家称,紫杉醇是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 是目前惟一能够促进微管聚合的药物。癌细胞接触紫杉醇后会在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微管,这些微管的积累干扰了癌细胞的各种功能,阻断了癌细胞的正常分裂。有了如此高的疗效,紫杉醇价格高于黄金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有了如此大的利益诱惑,寻找紫杉醇的行动很快在全球打响,先是在太平洋杉中发现,后来又在三尖杉、宽叶紫衫、红豆杉、白豆杉、甚至榧木中发现。许多商家将贪婪的目光盯在了野外幸存的那些含有或可能含有紫杉醇的大树古树上。

  有人建议,可以人工培育红豆杉,扩大其生存空间,即利用栽培药物替代天然药物。人工种植肯定是个方向,但人工种植药物的成分不如天然成分,提高药效较难突破;再者,野外只要有天然红豆杉存在,只要有人高价收购就会有人违法偷伐,直到资源彻底消失。问题的源头还是在科学家那里,他们不应当将研究成果嫁祸在物种头上。一个发明致使一个或多个物种消失,这绝不是什么有利于人类进步的发明。
  
  科学是把双刃剑。人们往往了解到什么东西有用就是这个东西灭亡的开始。本着科学家的良心,一些发现是不能让利益部门知道的,更不能让不法之徒得知。然而,奇怪的是,至今在许多公众场所,甚至植物园、自然保护区中,人民依然津津乐道的是,某某物种有什么用。很少有人关注,那些物种和我们人类一样,有着生存的基本权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230923.html

上一篇:转中国经济时报:挽救长江特有鱼类必须制止水电过度开发
下一篇:不能对“癌症村”现象麻木不仁
收藏 IP: .*| 热度|

3 蒋新正 杨秀海 蔣勁松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