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已有 6860 次阅读 2008-4-24 12:25 |个人分类:何裕民谈中医

 

曾遇一位在精神病院从事精神科工作的医界友人来找我,他苦笑着对我说,半年来他左手三、四、五指掌处有异样感觉,似麻似疼。曾去找他那些在大医院从事西医内科、神经科、皮肤科、骨科的当年医学院同学咨询过,有的说颈椎问题,有的说尺神经异常,有的说神经末梢与皮肤营养不良,还有的说骨与腕掌关节病变,各说各的,莫衷一是;摄片等检查也难以确定,不知何故?试问中医作何解释?有何妙法?询得症情,并细察舌脉后,我顺口说了一句:“气血不和”。建议他不妨用些中药饮片,泡茶代饮,试服数日。过了多日,偶遇该君,他笑着对我说,你的“气血不和”说,我难以接受;但服用药茶后,症状倒真的缓解了不少。你建议的药中,哪一味是专治手麻的?我如实而答,中医本没有专治手麻的药,我建议你饮的药茶,是调整全身气血的。该君似乎对这种解释更显惊诧。其实,这里正体现着中西医学观念的一大差异:注重整体和偏好于具体结构。

 

几乎所有介绍中医的书中,都把“整体观念”视为中医学的最大特点。果真如此吗?那又何谓“整体观念?”怎样理解才算比较确切?为什么会造成中西医学的这些差异?对这些作些剖析是颇为有趣的。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联系着的统一整体。在组织结构上,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都是整体的一个部分,在生命活动中必然受到整体的调控与制约。并且,各个脏腑之间也通过经络、气血等,相互联通、相互影响。因此,整个人体被认为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六腑与之相为表里,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联系起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等全身组织,从而构成的统一整体。不仅结构上如此,另一方面,维持人体基本机能活动的物质,如精、气、血、津液等分布运行于全身各脏腑组织之间,互根互用、协调制约地完成着人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物质上的同一性加强着这种整体联系。尤其重要的是,不仅人的生理结构与物质功能是相互关联的,人的心理活动与生理功能也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和协调制约的。“形神合一”就是指人的正常生理与心理机能的有机融合。而心理的失调往往可导致多种躯体疾病,故七情失节成为中医学重要的病因之一。

 

对于人的整体性的把握使中医学家能辩证地看待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除了研究不同脏腑组织各自的生理功能及病变特点外,常更注重观察各个脏腑组织之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探讨在疾病过程中,局部的病理变化与全身脏腑、气血间的传变影响。例如在诊断上,舌诊、脉诊之所以成为中医诊疗手段中的特色,就是因为舌与脉和全身脏腑机能状态紧密联系,其不同改变可以反映脏腑的功能情况。中医理论认为:舌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与五脏相连属,“查诸脏腑图,脾、肝、肺、肾无不系根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临证验舌法》)。通过察舌按脉可以判断内在的病变部位与全身的寒热虚实,这就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在诊断中的具体应用。古人在这方面已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在病因诊断上,中医学更注重局部病变与全身脏腑组织的关系,而非简单地责之于局部。所谓“治病必求其本”就是将局部病变放在个体心身合一的整体背景下考察,找出致病的内在根源,并在治疗时从局部到整体共同考虑,往往可获得较为长久而稳定的治疗效果。前述的手麻例案,就是一个典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00-22808.html

上一篇:需从战略失败中走出
下一篇:中医学的养生观
收藏 IP: .*| 热度|

1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5: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