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胡业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胡业生 唤醒人的悟性,开启人的智慧,提升人的思维能力,

博文

章开沅:必须要改革刚性的学术评价机制

已有 2728 次阅读 2009-4-7 21:37 |个人分类:他山之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近些年来,学术造假愈演愈烈,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高校学术研究出了问题,是教师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和大学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都是师生和大学的错误。学术道德的丧失、学术规范的缺失,与量化的职称评审制度和学术评价标准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评职称严格规定要发多少篇论文,并且多少篇是核心期刊论文,要出多少专著,主持多少课题,等等。本科生保送研究生要公开发表多少篇论文,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必须公开发表多少篇论文。总之,一切以数量多少来衡量一个人才的质量高低。这种量化的评审制度和评价标准,让大学师生疲于奔命,是导致学术造假的根源之一。
 
学风是世风的先导。大学学风应该引导社会世风,而不是受其影响和污染。但现实是,大学学风已经被严重污染。大学校园不再是一片净土了,坚守学术道德的学者越来越少了。大家都知道学风不好,都知道造假贻害无穷,可是,很少有人站出来批判。这样做,等于助长了歪风邪气。有良知的学者应该站出来,与这种不良的学风作斗争。
 
要减少学术造假现象的发生,教育主管部门仅仅下一票否决的惩处猛药是不够的,必须要改革刚性化的学术评价机制。本科生保送研究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学生评奖学金,为什么非要规定公开发表多少篇论文呢?没有公开发表的学生就不优秀吗?即使没有发表,哪怕是手写的稿子,只要学者认定有学术价值,能不能保送、毕业?能不能给奖学金呢?是很多不合理的制度在逼迫我们的教师、学生造假。
 
教育部门应该追求“两个回归”:一是回归大学本位。现在的大学越来越像一个行政机关,一个必须服从上级的行政机关。大学每年都要应付各种各样的评比检查,因为有各种各样的评比检查指标体系,这对大学是一个很大的压力。这也是用办工厂的办法办大学的表现。二是回归教育本位。现在的大学教师不再重视教书育人了,心思都放在了科研项目、专著论文上。教师没有办法,不这样做职称就上不去,就不能当教授、当博导。
 
(章开沅系历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顾兆农、党波涛整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486-224879.html

上一篇:比尔如是说
下一篇:人们通过面相推断候选人能力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