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从“对抗”走向“调整”:颠覆传统的新战略

已有 3499 次阅读 2008-4-16 10:39 |个人分类:何裕民谈肿瘤

  癌症是是目前令医学界最感棘手的难题,我国每年因癌症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2528%。新世纪癌症的确已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它已不仅仅是一个医疗问题,更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20世纪以来,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代表的三大武器为癌症的治疗和康复做出巨大的贡献,但这些传统治疗手段均有其局限性,在癌症治疗中未能取得整体满意效果。一个残酷的现实是,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的趋势;尽管医学家们不断完善这3大治疗手段,但在中国能生存5年以上的患者仅占全部恶性肿瘤患者的2535%,65%以上的患者难以涯过35年。许多癌症患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合理的综合治疗,再加上全身化疗、手术等被滥用的情况并不少见,不恰当的治疗不但增加病人痛苦,甚至加速病人死亡。

  严酷的肿瘤防治现状促使全世界科学家深刻反思,过去肿瘤防治犯了战略上的错误,那就是:只重视肿瘤的发现与破坏(对抗),忽视治疗后的复发和转移的防范,呼吁进一步发挥中医中药的独特作用。癌症的治疗也从过去以“疾病为核心” 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治疗模式。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小的治疗痛苦代价获得最佳的整体治疗效果,如何科学的合理的进行肿瘤综合性的的零毒调整治疗,防止治疗后的复发和转移,是实现癌症可防可治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问题。

  与癌症的斗争不仅需要长期不懈的作战,也需要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治疗。多年来,癌症的可怕在被反复重复的同时,慢慢夸大,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中,而这种恐惧又加剧了癌症的死亡率,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其实治疗肿瘤的手段和技术在不断进步,科学的认识肿瘤,走出癌症的误区,就会清楚的了解到癌其实并不可怕。故而治病要先治心,恶劣的心情,消极的心态,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甚至比癌细胞可怕得多。情绪是面双韧刀,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据观察那些康复了的肿瘤患者绝大多数都相当乐观,他们敢于谈癌,热衷聊癌。他们只把癌症当作慢性病,甚至有人认为比高血压、糖尿病要好的多,因为不少肿瘤患者5年后可完全稳定,甚至治愈,不需要像慢性病那样终身服药。

  对于癌症,我们在情绪上要藐视它,在战术上要重视它,需要良好心态的同时,运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彻底打垮它。治疗癌症,不是一个措施就能解决问题,一定需要科学综合的选择与治疗。在这方面,我们根据20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王道”学说,所谓“王道”,是以调整为主;所谓“霸道”,即只知杀戮。20世纪,国际主流医学对癌症治疗的模式是“寻找和破坏”;到了21世纪,治癌模式已转变为“靶向和控制”。因此,可以乐观地说:在对待癌症这一难题上,人们终于向着全新的正确的道路前进。

另外,癌症康复期的呵护亦需得到重视,很多患者经过手术放化疗后,以为肿瘤消失自己已完全康复,而忽略康复期的维持治疗,等到复发或转移时又彻底绝望。其实,作为一种慢性病,癌症康复期呵护同样重要。为此,在长期实践基础上,我们归纳出了“中医+西医+非医学手段”的三驾马车理论,提出了第一治疗和第二治疗等的全新概念(详见《综合康复,告别癌症》一书)。所有这些,构建了现今癌症治疗的全新理念与体系——治疗癌症需要真正科学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实践进一步表明癌症是可控可治的心身疾病,人们正逐步进入这个时代。

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为这类事实而振奋:被诊断为末期癌症无计可施之人,十年后仍可站在你面前,与你谈笑风生。这是奇迹吗?不!这只是我们在探索癌症治疗道路上的幸运者。在越来越多幸运者脚下,一条正确的道路正清晰的浮现出来:这就是需要颠覆传统的癌症治疗战略——从“对抗”走向“调整”,这才是治疗肿瘤的最佳选择——人间正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00-21845.html

上一篇:小鼠癌症模型的陷阱
下一篇:需从战略失败中走出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7: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