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讯台/科学新闻评论 Science and Media in China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hujun 一位科学记者的观察

博文

拉票喽!SEE·TNC生态奖网络投票

已有 4086 次阅读 2009-2-27 17:05 |个人分类:新闻传播社区|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2009年2月26日,第三届SEE·TNC生态奖预审结束,正式进入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程序。网络投票在终审时的权重占40%左右,专家评审组的意见占终审权重60%左右。最终,将评出30个环保项目奖及20篇环境报道奖。

欢迎各位去投票,其中有我参与的气候变化报道俱乐部,以及两篇作品(其中1篇为第二作者)。网络投票截止日期为3月12日。

环保项目奖评选 “气候变化报道俱乐部”为P126号。

环境报道奖评选 《一个城市与肺癌的战争》为R019号,《第三极消融》(第一作者为张瑞丹)为R111号。

以下是SEE·TNC生态奖项目的新闻稿:

第三届SEE·TNC生态奖预审结束开始网络投票
关注本地环境的“公民”越来越多
    
2009年2月26日,第三届SEE·TNC生态奖预审结束,60个环保项目、40篇环境报道入围,正式进入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程序;网络投票在终审时的权重占40%左右,专家评审组的意见占终审权重60%左右。最终,将评出30个环保项目奖及20篇环境报道奖。2009年4月22日召开颁奖大会。

根据SEE·TNC生态奖项目组委会统计,截至2009年2月20日24时——申报的最后期限,2009 年第三届“SEE.TNC生态奖”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的奖项申报349份,包括143份有效环保项目申报,206份有效环境报道推荐,总数超过历届生态奖。申报环保项目涉及环境教育28个,公众倡导31个,生态保护行动36个,农村社区发展18个,环境维权2个,政策推动5个,节能开发10个,污染治理9个。环境报道中纸媒167个,广播电视媒体25个,网络报道 13 个,涉及了2004年至2008年的几乎所有热点环保话题。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北京办公室主任李典谟介绍,组委会初步总结发现,从申报环保项目奖的材料来看,中国当前的民间环保活动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比如,环境宣教项目开始探索新策略,内生型环保项目增多,新机构和新面孔涌现,环保组织与社会资源的互动、协作能力越来越强等。“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关注本地环境的环保组织越来越多,过去,环保组织可能集中于北京、成都这样的城市,或者云南、贵州、内蒙古这样的生态脆弱区,或者像淮河、滇池这样的污染重灾区,但近年来,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区开始诞生出一些关注本地环境利益的机构,而湖北、湖南、河北、河南等地的环保组织也日益增多。区域公益型的环保组织,正在成为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的发展潮流。想像一下,如果每个县都至少有一个民间环保组织在积极支持本地公众的环境保护事业,那环保组织‘为国分忧’的能力将越来越显著。”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杨鹏介绍,申报环境报道奖的206个项目也很有特点,2004年至2008年11月30日之间的几乎所有重大环境问题都在这些报道中呈现,报道的质量都比较高,参与报道的媒体类型也比较丰富。他说:“组委会发现了一个颇有意思的特点,随着网络、数码相机的普及,‘公民环境记者’开始萌芽并有大量的影响。‘公民环境记者’其实就是关注本地环境的人,对本地环境变化的及时记录和传播。例如‘报道’高安屯垃圾场臭味污染的北京柏林爱乐小区业主赵蕾,揭示湖北黄冈‘外资毁林’事件的李清平、积极在博客上宣传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的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蒋高明、厦门PX事件中的专栏作家连岳、对滏水河持续调查的河北当地环保组织‘绿色家园’等。这可能在预示一个新趋势:随着关注本地的‘公民环境记者’越来越多,中国公众保护环境的能力将得到逐步增强。”

SEE·TNC生态奖每两年举办一届,志在奖励为中国民间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的各种机构和人物。2005年,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主办了第一届生态奖,2007年,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与大自然保护协会共同主办了第二届生态奖。每届都进行了网络投票,得到了网友的积极响应;组委会呼吁网友继续关注中国民间保护事业,继续参与网络投票行动。

针对环保项目的实地考察活动,SEE企业家征集网友加入考察队伍,企业家名单:武克钢、陈良生、杨利川、宋军、童书盟,欢迎参与网投的网友报名。

网络投票及网友报名请见:http://gongyi.sina.com.cn/z/seetnc200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8-217531.html

上一篇:论文涉嫌抄袭者范维澄院士为何入选“学位智囊团”
下一篇:蒙牛OMP是怎样炼成的?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9: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