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eacat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博文

大气光化学最近的研究热点-兼谈科学网编辑的专业水准

已有 4265 次阅读 2008-4-15 10:02 |个人分类:科普集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08年4月14日下午我在我们研究组的组会上做报告介绍臭氧损耗的最近研究热点问题(我博客3月14日文章),并介绍了3月21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文章“Rethinking Ozone Production, Science, 319, 1624, 2008.”以及“Atmospheric Hydroxyl Radical Production from Electronically Excited NO2 and H2O, Science, 319, 1657, 2008.”讲完后,何国钟院士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科学时报上介绍说是NO2负离子与水的反应生成的OH自由基,与我介绍的内容有出入”。我当时在PPT上并没有给出太多的信息,但我仔细看过这些文章,我知道Science, 319, 1657, 2008的文章是做激发态的NO2与水反应的,并且是实验结果,不是何先生所说的计算结果。
        开完组会后,我马上又看了一遍原文,并把原文发给了何先生。我试图在科学时报上找何先生说的介绍性中文文章,但没有成功。4月15日早,何先生拿了科学时报上的文章(用相机拍照然后打印的,没有日期。呵呵,科学家对自己相关领域的工作还是很敏感的,并时刻关注!)找到我,说我是对的,并指出科学时报上的介绍有一点问题。我看到何先生带来的科学时报上的文章题目,在www上搜索还真找到了原文。“大气中自由基团的意想不到的来源”科学时报,3月26日A3版科学快讯。http://ftp.pub.cctv.com/upload/%A1%B6%C3%BD%CC%E5%B9%E3%B3%A1%A1%B7%C7%EB%B8%F7%B1%A8%B0%D1%B0%E6%C3%E6%B7%C5%C8%EB%B4%CB%CE%C4%BC%FE%BC%D0%20%2068508705/%A1%B625%BF%C6%D1%A7%CA%B1%B1%A8%20%20/0326/0326C.pdf 原文如下:
        “新的实验显示,带有电子负荷的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是地球较低大气层中羟基基团(OH)的一个关键性来源。正如Shuping Li及其同事所发现的,即使在相对较低浓度的情况下,羟基基团仍然是大气中的重要成分,因为它们充当的是“净化剂”的角色,即它们控制着大气清除污染物的能力。到现在为止,对流层OH被认为主要是由于日光将位于大气层中的臭氧分子进行分解之后产生的。但是Li及其同事经过计算后发现,在某些情形下,处于激发态的二氧化氮和水的反应可以产生多达50%的大气层较低部位的OH。正如Paul Wennberg 及Donald Dabdub在一篇相关文章中所讨论的,这一发现对城市空气质量模型的制作可能有意义,因为OH与二氧化氮基团之间的反应对决定臭氧产生的速率是很重要的。”
      原文上虽然没有“负离子”这么一说,但“带有电子负荷的二氧化氮”让何先生这样的反应动力学家理解成负离子有没有错呢?当然没有错误,一个分子如果带有电子负荷,当然是负离子了。可是科学上的文章并不是负离子,而是激发态的NO2。激发态是指NO2的电子被光激发到空轨道上,而负离子是指分子又从外部环境吸收了一个电子,他们的电子总数是不同的,当然性质就更不同了。
       科学时报作为比较专业的新闻媒体,记者以及编辑都是很专业的人员。快捷地传播科学上的消息很有必要,但“快”是要有前提的,必须准确无误。如果出了差错,会把公众甚至决策人物引入歧途。
       我自己深有体会,也接受过记者的采访。他们写完新闻稿件后会传给被采访者审查,但还是可能会出现纰漏。新闻快讯类的翻译稿件只有编辑自己来做,他们不可能对所有的领域都懂,为什么不在发表前让相关领域的专家给把把关呢?在这一点上王鸿飞夫妇是做的很好的(我猜的,没有经过证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685-21707.html

上一篇:一项最近引起大气科学家广泛关注的臭氧研究工作
下一篇:新闻媒体上的署名文章问题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5: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