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教育这盏灯好亮 精选

已有 7625 次阅读 2009-2-18 13:22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1、飞蛾扑火
  
        发发自称发明狂,但我敢说他小时候的发明创造没有曹大侠小时候的发明创造多。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没钱买笛子,俺自己用自家竹园里的竹子自制了一把笛子,之所以说是发明,是因为吹起来和标准的笛子不一样,整个不着调,但好歹是自己亲手做的。我还发明过手枪,尽管手枪早就有,但我那手枪绝对是原创,是我受到猎枪的启发而发明的,用自行车链与轮子上的钢帽还有铁丝、橡皮筋就可以做了,子弹是火柴,射程可以达到4米左右,还能穿过距离手枪20厘米远的单层布匹(这是被老师没收后老师亲手做实验的结果)。当时第一把手枪卖给同学赚了整整一元钱呢,上个世纪70年代初的一元钱可是很大的一笔财富哟,可恨的是那个同学把那手枪拿到学校去显摆,被班主任看到后没收了,要是只没收了也就罢了,可他革命意志不坚定,经不住审讯,把我给出卖了,结果又让我狠狠挨批了一回,老师要我把一元钱上缴,我说:“我已经用它买糖吃了”,这才作罢。
  
        我第一次知道“飞蛾扑火”肯定是上小学的时候,而且肯定不是从课本上学来的,应该是从我那当造反派头头的姐夫抄家抄来的书中读到的,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当时对这个词百思不得其解,我便做了个飞蛾扑火的实验。我是玩火专家,深知火是个很厉害的东东,被它咬一口可不是闹着玩的,我就不明白那飞蛾怎会与我有同样的嗜好?小时候没有电灯,照明设备都是那带玻璃灯罩的洋油灯,灯罩的模样有点像没底的花瓶,两头小中间大,每到夏天,我常常穿着裤叉、光着上身坐在木凳上就着昏暗的灯光看书,那真是一种享受,可就是蚊虫太多,那时候的蚊子虽然没有现在的厉害,但咬起人来也是没商量,当时人们还没有聪明到用农药做蚊香的程度,只能用晒干的艾草之类的东东点着了但不让它冒火,只能冒烟,以此驱赶蚊子。不过那玩艺只能放在室外,遇上有风的天气外面摆不了灯,那就只能在屋里看书了,蚊虫的骚扰自是少不了的,我便一边拿芭蕉扇子驱赶蚊虫一边看书。一日,我看到一群飞蛾围在我的灯旁翩翩起舞,俺这玩皮本性便露了出来,心想:“难道飞蛾真的喜欢火?”我轻而易举的抓到了一只飞蛾,用手沾着它的翅膀先放到热气腾腾的玻璃灯罩上方晃悠两下,只见飞蛾激动得一个劲的扑腾,看来它真是喜欢火,还没碰到火就已经兴奋不已了,我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它投入灯罩内,没想到它的翅膀呼扇两下就再不动弹了,却原来也是个“叶公”,刚接近火就已经被吓死了。其实不独飞蛾是“叶公”,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叶公”,虽然我们都称自己乃龙的传人,可别说是龙,就是那龙弟弟趴在你面前,也保准叫你魂飞魄散。
   
       不知道后来是不是受我老人家的启发,还是有人和我一样聪明,到我上中学后,农村有电灯了,每逢夏日的夜晚,水稻田里再不是漆黑一片,那如同鬼火般的萤光灯下放置一口注有液体的铁锅,用不了多久,便会有很多的飞蛾把那铁锅当游泳池了,这可能是最早的灭虫办法。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古老的办法过时了,管你多么厉害的飞虫爬虫,在“敌杀死”面前全都不是对手。然而文明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享受文明成果的同时也要付出代价。本来把灯光捕虫的办法称为诱杀是最恰当不过的,可“敌杀死”又该怎么称呼呢?强杀?这个词太陌生,且不好听,我就借用一个现成的虽然不太确切但也能理解的词吧,前者称之为“诱奸”,绿色环保,后者就好定义了,叫“强奸”,污染环境。嘿嘿,听起来实在有点不伦不类,不过用起来方便。听说这河南的好汉与湖南的妹子都很聪明,分别借鉴了上述两种灭虫的思想方法,请别骂俺,俺很喜欢河南的好汉,对湖南的妹子不敢说喜欢,担心惹人误会,但肯定不讨厌,所以下面要说的纯粹是个笑话,你看着不顺气的话就权当俺说的是俺江苏好汉与江苏妹子的故事吧。一些跑长途的汽车货运司机由于长途跋涉很辛苦,中途都需要停车吃饭休息,于是公路沿线便有了许多的餐馆与旅店,据说湖南与河南的餐馆迎接他们的方法各有特色,在湖南境内,常常是一位妙龄女郎穿着迷你裙横路一站,看到汽车过来了,摆动一下本已很短的裙子,娇滴滴地喊到:“师傅,请下车吃饭”,这时候司机们多半已经似醉非醉,不由自主地就得停车。河南境内又是另一番景象,一彪形大汉拿着一根大铁棒当路一横,看到汽车过来,大喝一声:“停车吃饭”,这时的司机多半不敢吭气,乖乖停车吃饭。所以说很多事情本来是原理相通的,就看你是否掌握了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灵活地加以运用。
  
2、好耀眼的灯光
   
        教育这盏指路明灯照耀着千家万户,俺也是这盏明灯指引下长大的,所以我无意指责她。但某些现象的确发人深省,奥林匹克竞赛是家喻户晓的,为什么大家对此情有独钟?这其中有个缘故,谁家的孩子若是在奥林匹克竞赛中得了奖,那就省心多了,好大学任你选,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优惠待遇。就说这奥林匹克数学吧,中国可谓国际奥林匹克数学大国,常常囊括全部的金牌,那些金牌得主都是数学的奇才吗?都对数学充满了热情吗?且看一位学生家长给我的留言:
 
        我儿子就是上海中学数学班的,从小初一到高三,这个班又称上海市全日制数学学校。他们班,是迄他们为止的数学班中最强的一个班,因为都是小学奥数赛进去的。高二年纪就有一个学生获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奖,这个学生后来毕业去了麻省理工。但他是“跷脚”(偏科)的。他们班里还有五个学生,在初三年纪就获得全国高三年级奥数一等奖,其中有文理全优的。有个学生,是他们班长,除了奥数从初三起年年获全国高三奥数一等奖,JRE也是比历史最高分(满分)低10分,毕业后,他直接全额奖学金进了哈佛。他们高考那年取消了保送制度,结果全部第一志愿进大学,除一个同济,一个浙大,其余都是北大、清华、复旦、交大,平均分比平行班高出几十分。上海中学本来是上海数一数二的重点中学,一本录取在99%以上。单看成绩这个班是够辉煌的了。但填志愿,只有我儿子填复旦数学系。他同学问他,你数学还没都够吗?可见教育的悲哀。但唯有这个班,没有赞助入学的大款、权贵子弟,因为进了这个班也跟不上。多数是家境平常,所以,在中国的环境中,奥数还是平民子弟的一条出路。
  
       明白了为什么老百姓子弟愿意学奥数了吗?然而,这个世界哪有那么多的尖子,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尖子,为了这个目标不惜代价,于是各种补习、培训班应运而生,俨然成了一种产业!每个学校各个年级的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老师建议学生参加,学生怎敢不参加?虽然没有“敌杀死”威力那么大,但没有学生家长敢不听话的,实际上,很多时候学生家长是请求老师将他的孩子选进培训班的。
   
       最近教育管理部门发了一份文件,大意是说中小学校不得办各种培训班,各级机构也不得利用中小学校的场地办培训班。这份文件的目的我们不难想象,似乎是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家长们的经济负担,但培训班止了么?请注意,不让中小学校办可没说不让办,于是就如资产重组一般学生资源来了一次重新组合。别以为中小学校不能办培训班校长老师们就得喝西北风,学生可还是他们的,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幅风景图,图中有四个角色,学生(包括学生家长)、中小学校长及老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社会培训机构(负责人),这四个角色在那盏耀眼的明灯指引下共同组成一幅辉煌的中国中小学教育的崭新画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215759.html

上一篇: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评一位政协委员的大学生“练摊”论
下一篇:学生就业是导师的职责吗?--评清华大学“导师职称评定与学生就业
收藏 IP: .*| 热度|

21 武夷山 杨玲 刘全慧 罗会仟 刘玉平 马昌凤 刘进平 陈绥阳 曹聪 钟炳 杨秀海 陈国文 杨海涛 李宁 马丽丹 李丽 迟菲 徐会会 刘畅 xd CHAOGER

发表评论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