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科海江湖,写科技感言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ty333 遗传学,免疫学科学工作者

博文

从盖洛事件谈谈诺贝尔奖所坚守的原创精神

已有 11901 次阅读 2009-1-16 17:39 |个人分类:科技天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原创准则

2009年刚开始,1月9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由美国、意大利、瑞典、英国、法国、德国等多国共106位科学家联名撰写的书信—《无人歌颂的英雄罗伯特·加罗》,为美国科学家罗伯特·盖洛(Robert C. Gallo)未获得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鸣不平。

 

《科学》杂志的信中写到“两位法国科学家西诺西(Barré-Sinoussi)和蒙塔尼(Luc Montagnier),因发现艾滋病病原体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获得2008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信中说,两位获奖者完全应该得到这项荣誉,不过 另一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盖洛对发现 HIV也做出了重大贡献。盖洛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进行了成功分离和长期培养,证明了HIV-1是造成艾滋病的原因。他开发了诊断设备,阻止了新 感染,拯救了数千人的生命。盖洛还发现了白细胞介素-2(试管中培养HIV-1的基础,并第一个分离出人逆转录病毒HTLV。所有这些贡献都应当得到承认。信中认为,盖洛的工作对全球无数人的生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他的贡献应该获得承认。信末还特别强调,这一由多国科学家联名撰写的书信并没有受到盖洛的影响,是独立的行为。这些作者以私人身份在书信上签署姓名,因此不代表作者所在机构的意见”。


笔者粗粗统计了一下为盖洛呼吁的106位科学家,其中意大利的科学家36位,美国的34位,以色列的5位,瑞典的4位,也有德,法,日,加,西班牙,英国的科学家的加盟。鉴于盖洛先生虽然生于美国康州(http://www.faqs.org/health/bios/39/Robert-C-Gallo.html),但他的祖籍是来自意大利,不难理解为他呼吁的科学家主要是来自意美两国的了。科学杂志原文见: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full/323/5911/206


盖洛事件曾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轰动科学界的大事。事情的起因是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学家蒙塔尼和他的学生西诺西共同从一名法国时装设计师佛瑞德克(Frederic Brugiere)分离出了一种病毒叫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ymphadenopathy associated virus (LAV),成果发表在1983年5月20日的《科学》杂志上 (Science (vol 220, p 868)一年后,也就是1984年5月4日,《科学》杂志也发表了美国国立卫生院癌症研究所的盖洛博士领导的团队的成果,他们发现的病毒叫T细胞白血病/淋巴结病3B型病毒(T-cell leukaemia/lymphoma virus type IIIB)。此后的研究盖洛博士团队一直领先,盖洛博士还发现了白细胞介素-2,他的文章的引用率从1983年到1990年达到了36000次,人们也发现这两种病毒其实就是一种,后来通一命名为人类免 疫缺陷病毒(HIV)。从此也有了两家之争,到底谁第一个发现了爱滋病病毒(HIV), 当时的争论在1987年达到高潮上了法庭,很多科学家都卷入事件, 甚至惊动了当时的法国总理希拉克和美国总统里根!甚至总统总理来出面来调停这场争论,最后达成协议蒙塔尼和盖洛是爱滋病病毒的共同发现者!

      可是人们还是有不少怀疑的声音,美国《新科学家》杂志记者斯迪文(Steve Connor)从1987年开始追踪这一事件,并开始深度挖掘盖洛博士成果成果的真伪。面对众多的疑问和居大的压力,盖洛博士终于在1991年承认他所用的标本是源自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可能源自污染了蒙塔尼小组的标本!事情开始水落石出了!以致于发现盶病毒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普瑞瑟(Stanley Prusiner)教授也曾给《科学》杂志写信支持蒙塔尼小组是第一个分离爱滋病病毒的小组。详细故事见(http://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dn14881- was-robert-gallo-robbed-of-the-nobel-prize.html)。这也是为什么诺贝尔奖最后选择了两位法国科学家的 原因!

       诺贝尔奖是当世最高科学奖,它所坚守的原则是奖励原创科学成果。尽管106位科学家的联名信中指出“西诺西和蒙塔尼分离了病毒,但不同的是,西诺西和蒙塔尼并不能确定这是否就是艾滋病病毒,确认工作在一年后由盖洛和同事完成。如果没有盖洛的工作,也许人们好多年都不会认识到这一病毒与艾滋病的关系,很多人将会因此失去生命”。是诺贝尔奖评委们的原则是奖励是给与科学原创的科学家的!所有的调查都表明是西诺西和蒙塔尼第一个分离出的爱滋病毒,他们发表的《科学》文章也比盖洛博士早了一年,而盖洛博士小组始终都拿不出确实的证据表明他是第一个分离出的爱滋病毒的人,尽管后来他在爱滋病毒研究方面的贡献很大,但诺贝尔奖却是只给原创者保留的。


这方面有几件事情给我很深的印像!笔者的博士导师皮特森教授也是诺奖评委之一,记得读博期间,我们学校经常能听到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大牌教授的讲座,一位好心的师兄告诉我,有些欧洲美国大牌教授来我校研讲也是有游说诺贝尔奖目地的。我是学遗传学的,当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MIT的兰德教授(Eric Lander)和科技奇才温特教授(Craig Venter)两人在人类基因组研究方面是领军人物,发表的CNS文章也是近乎百篇之多,我问过导师,这两人是不是该是诺奖后选人之一,导师告诉我他们的成果是组织和完成了宏大的科学项目,虽然意义非凡,但是他们的工作成绩却并不是原创性的工作,自然也就不属于诺贝尔奖考虑的范围。反过来发明PCR技术的Kary Mullis博士在科学界并没有多少惊人的成就,但他只发明了一项PCR技术,就给生命科学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最原始的PCR概年并非出自Mullis博士而是另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Gobind Khorana博士和挪威科学家Kjell Kleppe博士,但是人们推存Mullis的原因就是他是第一位科学家把PCR变成了可行的技术,因此,他获得诺贝尔奖是当之无愧的。


       大家的印象中许多的原创科研成果都发表在《自然》,《科学》如果是生命科学的话再加上《细胞》杂志,于是梦想着发表和多发表文章在上述杂志(CNS)也就成了获的诺贝尔奖的敲门砖。其实要是好好看一看众多的诺贝尔获奖者的历史,情况并不全是如此,很多诺贝尔奖获奖者的成果往往是来自非CNS专业杂志。中国的科学家如果一心想通过发表CNS提高自身的水平和地位其实是不太现实的事,想一想看,CNS都是用英语发表,英语又不是中国人的母语,语言上面我们就占了下风。再者CNS杂志的评委们都是欧美的学术名流大腕,中国科学家,无论是海外的或国内的能到这些杂志评委角色的地位的人那可真是风毛零角,中国科学家投这些杂志的困难是比欧美科学家的要大很多。不如中国科学家以科学原创为目标,论文是一方面,专利是另一个目标。像加拿大UBC大学的Michael Smith教授发明的寡核甘酸诱导性突变技术并没有发表在CNS杂志上,只是在一份专业生化杂志上发表的,这说明,只要技术新颖,理论创新可行,成果只要发表到专业水平的国际刊物上,也能可能获诺贝尔奖的。

      其实人类创造文明全仗着科学创新,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文明和繁荣,诺贝尔奖所坚守的原则,也应该是中国科学家们的最高准则,而并不是只是发CNS文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090-210390.html

上一篇:《画心的旋律》
下一篇:生既相爱,死亦何恨!
收藏 IP: .*| 热度|

24 武夷山 唐凌峰 王铮 张志东 黎在珣 刘全慧 徐磊 刘玉平 李斌 刘进平 曹聪 张晗 金拓 马臻 马丽丹 唐小卿 崔克明 刘晓东 迟菲 王云平 ligang168168 侯振宇 甘永超 djiang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