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gorg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gorge

博文

谁动了谁的蛋糕? 精选

已有 4862 次阅读 2009-1-15 00:00 |个人分类:科苑撷英|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投稿, 期刊

                            ——刚刚从清华同方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中读到两篇同样题目的论文有感

熬过了多少个挑灯的夜晚,渡过了多少个不歇的白昼。一思,一想,一字,一句,一图,一表,一改,再改,一校,再校。。。。终于在一个平凡的日子,收到了一封最让你觉得不平凡的信,告诉你,不枉你一切一切的努力,论文, 你的论文,终于可以发表了!

你欣喜,你若狂,可是--------

且慢啊,在那有一天,准确地说在今天,你却被惊奇地发现,从清华同方,从众多的类似的电子数据库中,你的论文被悄悄地复制了!题目一模一样,摘要一模一样,结构一模一样,连参考文献也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将你的研究区域A改成了另一个研究区域B

谁动了谁的蛋糕?

一篇署名是涉世未深的在读女研究生,也是该论文的唯一的署名人;另一篇的署名是一位老师,外带两名研究生。也许你会说,很明显,肯定是前者抄袭了后者。

但是,但是,女生的文章先发表在2008年第1期,老师的文章后发表在2008年第7期。按照国际惯例,发表日期可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判别标准呢。另外,女生的文章标有973课题资助,老师的文章没标任何资金来源。再一个让人十万震惊的地方是,女生的收稿日期2007-12-12,老师的文章收稿日期是2008-03-06。而且互相之间,谁也未引用谁。

凭着这些理由,小女生可能不需要付出秋菊打官司的0.000001分力,我猜想就保管能赢定。

可是查一查这个老师,他可是在该论文所用方法的原创单位做过事,或者上过学的,而且目前单位也是该领域的直系大学,而小女生则来自跟论文内容非常不搭界的一个小学校,若有相关的系,肯定也是新开设的。

究竟谁动了谁的蛋糕?

我怎么也无法想像和接受会是那位老师抄袭那个小女生的,他后面可是还带着两个名字看起来都是意气风华的两个研究生! 也许是老师的学生抄了这小女生的,而老师视若珍宝,俨然己出?那情况更加恶劣!

若是不管怎么样,是小女生模仿别人论文发了一篇文章,而因为各方面原因,这是她论文发表的唯一途径,那还情有可原。不过她实在是一个懒姑娘,竟然把题目和摘要一字不漏地抄上! 然后像填空一样地,把自己的数据贴在人家的架子上。天啊,有谁相信那数据是正确的?

可要是数据是正确的呢?

我没有时间去仔细考证这里面的来龙去脉。在没有任何仔细的调查研究和弄清楚事情真相之前,也不便把原文贴上。只是力诫我的学生,这一招可万万使不得,为了发区区文章,而丢了大大德行,大大的划不来!

学生初次写文章, 的确也有说不出的难,除非是有科研写作天分,立马就能上路的,当然这样的学生也并不少见。练过好几次笔的现在的我, 仍然为笔拙而枉费比别人多几倍的功夫。朋友总是看见我在伏案工作,可是成果产出却十分的少。回想最初我自己在写英文文章时,也曾有在前言把我看过的东一篇、西一篇好文章的前言的句子,整句整句地拷到我的文稿中。因为好好的一句话,我怎么说都没有人家土著人地道,干嘛不直接引用。不过我最开始很自然地及时接受了老实引用的教育,以至于,一篇前言,满是别人的名字;一篇文章,参考文献列了几页。虽然到最后,改来改去,有些原始语录之类的话悄悄不见了痕迹。但一个说英语的审稿人读起我的那些稿子的前言来,我猜想仍然是如咀嚼怪味豆,不知究竟何味。现在情况有所改善,但仍然不轻松。在科研领域滚打了这么些年的我尚不觉写文章容易,何况这些嫩嫩的姑娘小伙? 而且现在跟我们那时不同,学校、研究所都有准许毕业的硬性文章发表指标。那怎么办 ——老师,你就让我投那容易发表的杂志吧!”——这是很多临近毕业的学生的共同心声。

我曾想,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每一位审稿人在审稿前都应该进行一番关于题目的“人肉搜索”, 可以将重复投稿率降到最小。我也这样做过,特别是对我不是很熟悉的领域,因为读过的相关文章不是很多,第一眼并不能辨别清楚。从上面两篇文章的收稿日期看,这种从审稿到定稿渠道把关的方法应该能部分奏效。

 

不过中文的控制了,你能控制一篇同样内容的中文文章被译成英文在其他刊物发表吗?

 

另外,凭心而论,上面提到的两篇文章,就每一单篇而论,结构写得还是挺不错的。其实这里无形中也提出了是否有一种填词般写论文的方法,特别是在题目的写法、研究流域的介绍,结尾句式,摘要句式等方面,是否其实真的是可以出版一套固定章程,而作者只需要采用填空法就能完成? 还有,诸如写某地水资源供需分析、某地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某河洪水模拟等固定类别的文章,是否确实也可以有一种基本的文章样式可依。因为就像手表、缝纫、自行车老三件、“车子、房子、银子新三件一样,甭管旧时代,新时代,总有个章法,缺一不可论婚嫁。写这写那,但只有最关键的几个要素抓住了,才成了,就成了。

 

这样写,是因为,我们的文章被审稿人审和我们审人家的稿子时,常常提一些写作方面的意见,譬如研究流域介绍不完整,结尾太简单,摘要结论不明确等。若是有一个好葫芦的话,那画的瓢不全像也会入木三分呢,既节省写论文时间,也节省审稿和读者的时间。

 

科研易?科研不易?

 

该说什么好呢,该怎么说呢?

 

打住,话拉得太长,不说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55-210155.html

上一篇:点点
下一篇:许广平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
收藏 IP: .*| 热度|

8 武夷山 李霞 郑融 马昌凤 杨秀海 陈国文 迟菲 陈中亚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4: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