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进化论-刘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feng

博文

这样的科学家不值得尊重么?

已有 5301 次阅读 2009-1-6 16:28 |个人分类:观点评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作者:刘锋   

    甘永超教授经常宣称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获得诺贝尔奖,似乎让人不能接受。但反过来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不能像西方人那样勇敢的说出自己的真想法,大胆和狂热的四处宣传。       

     我与甘永超教授并不相识,专业领域也不相同,但我明显感觉到他对自己科学成果的感情,我曾经在中国需要狂热和激进的科学家一文中写道“有多少中国科学家被自己的科研成果所感动,深切的认为自己的成果将会改变人类社会,狂热和激进的进行宣传“。

     还有更多,如张志东教授,曹天德教授,陈方培教授,赵国求 教授等等都是被自己的科研成果所感动的科学家,虽然不能理解他们的成果,但我敬佩他们的科研精神。

为自己的成果感动,敢于宣传自己的成果,善于宣传自己的成果,无论最终的历史结论是什么,但中国需要更多这样的科学家。

甘永超教授最近写的一篇““孙悟空”帮助我们理解“π型三重波粒二象性”(一)“,这种深入浅出的方法能够让像我这样的门外汉了解他的工作,这样的形式我想就是开始善于宣传了吧。

转:“孙悟空”帮助我们理解“π型三重波粒二象性”(一)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我国可是妇孺皆知,我们不妨利用“孙悟空”的故事来帮助我们把“π型三重波粒二象性”科普一下。假设我们所研究的对象(光)像孙悟空一样,具有七十二般变化……

当孙悟空变成一群粒子(光子)的时候,孙行者的真身就消失了,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一群粒子,而这些粒子是由孙悟空变化而来的,故与其它的粒子有所不同,它们在运动上具有波动性。

当孙悟空变成一团弥散的电磁波的时候,孙行者的真身也不见了,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一团弥散的电磁波,而该团弥散的电磁波是由孙悟空变化而来的,故与其它的波不同,它在结构上具有粒子性——可以看作是一系列“电磁基波”叠加而成,而每一个“电磁基波”的能量、动量、角动量都能与(上一状态)那群粒子中的某一个粒子的能量、动量、角动量分别对应相等。所以,一个“电磁基波”就相当于一个“准粒子”。

如此,“一群粒子”与“一团电磁波”就都是孙悟空的化身,都是两种真实的存在,但这二者却不能同时存在(就像白骨精变成老翁、老妇、少女一样),必须在存在的时间上相互错开。这就是“第一种波粒二象性”(由爱因斯坦1905年揭示的光的波粒二象性)

当孙悟空变成“一群粒子”的时候,这些粒子在运动上具有波动性。此时的“波”与“粒子”虽然是同时存在,但是,这些“波”与“粒子”的存在形式却不相同:“粒子”是真实的存在,而“波”却是一种虚假的存在,是那些“粒子”存在的反映——“粒子”在运动上具有波动性。这就是“第二种波粒二象性”(由德布罗意1923年揭示的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当孙悟空变成“一团电磁波”的时候,这团电磁波在结构上具有粒子性。此时的“波”与“粒子”虽然是同时存在,但是,这些“波”与“粒子”的存在形式也不相同:“波”是真实的存在,而“粒子”却是一种虚假的存在,是一种“准粒子”,是那些“波”在结构上具有粒子性的反映。这就是“第三种波粒二象性”(由甘永超1994年揭示的“经典电磁场在结构上所具有的粒子性”)

所以“波粒二象性”难于理解,让很聪明的人都犯糊涂,就是因为有三种“波粒二象性”搅和在一起,我们没有能够有效地加以区分,它们模棱两可、扑朔迷离、亦波亦粒、非波非粒、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同时异态、同态异时……

我们需要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才能有效地区分这“三种波粒二象性”……

参 考 文 献

[1] 甘永超, 吴美钧. 论电磁场的自身量子化. 荆州师专(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17(5): 37~39

[2] 甘永超, 章介伦. 沈文达等. 辐射场的内禀结构研究. 光子学报, 1995, 24(5): 472~475

[3] 甘永超, 李文川, 吴美钧. 引进现代光学成果, 促进光学基础教学(Introducing the  Achievements of Modern Optics and Promoting the Teaching of Optical Foundations)[A]. 吴宗汉编. 基础物理教育改革新动向(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ysics Education (中、英文))[C].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5, 107~109

[4] 甘永超, 吴美钧. 一种自洽的光的波粒二象性图景. 荆州师专(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19(5): 53~56

[5] 甘永超, 朱江. 光的相变机制与真空的有关性质. 荆州师专(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19(2): 52~55

[6] 甘永超. 波粒二象性研究中的历史学与方法论思考.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29(3): 90~95

[7] 甘永超, 胡战, 周刚. Lorentz-Compton佯谬与一个双赢判决性散射实验设计. 光散射学报, 2006, 18(1): 75~79

[8] Y. Gan, W. Wang. A self-consistent picture of wave-particle duality of light. Proc. of SPIE, 2007, 6664: 666407. Chandrasekhar Roychoudhuri, Al F. Kracklauer, Katherine Creath. The Nature of Light: What Are Photons?

文献[1]:论电磁场的自身量子化

文献[2]:辐射场的内禀结构研究——电磁场的按光子对应分解及其物理实质

文献[4]:一种自洽的光的波粒二象性图景

文献[5]:光的相变机制与真空的有关性质

文献[6]:波粒二象性研究中的历史学与方法论思考

文献[7]:Lorentz-Compton佯谬与一个双赢判决性散射实验设计

文献[8]:A self-consistent picture of wave-particle duality of light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263-208855.html

上一篇:就互联网进化接受科技日报采访
下一篇:没有数学的学科不是真正科学么?
收藏 IP: .*| 热度|

1 杨秀海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