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用别人做领导的时间写博客 精选

已有 7197 次阅读 2008-3-29 09:45 |个人分类:自言自语|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用别人做领导的时间写博客

2008.03.29

开博一年多

自应科学网之邀于2007年1月在科学网上开播以来,我主要用周末、晚上或在外出差的空闲时间写一些东西。屈指数一数,我在将近400天的时间内一共写了250篇博文,相比之下,不算多也不算少。

承蒙网友厚爱,给予较多的点击;也承蒙科学网的编辑厚爱,给予了较多的推荐。如果不是因为得到如此鼓励,估计也坚持不下来。

作为科学院研究所中的科学家,利用业余时间在科学院自己办的科学家博客上写一些博客,发表一些自己对科学研究、教育、社会和其它事情的体会、观察和看法,我个人认为不应该算是不务正业,恐怕还算是对科学文化做了一点点贡献。虽然从来没有受到有关方面领导的鼓励,但也没有受到有关方面领导的批评或责备,我基本上也感到心安理得。

写博客影响科研?

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总还是有一些人很关心我花时间写博客,是否会影响我的研究工作。

一些人关心我个人的科学发展,觉得我把时间花在写博客上,会耽搁我的学术发展。

一些人可能是真的关心我国的科学研究的发展,觉得像我这样的科学家写博客,真的会使中国科学发展被耽误,纳税人给我的科研经费被浪费。

一些人可能是觉得我写博客还比较受欢迎,心里不舒服,所以要拿一些高尚的理由来阻止我。

不管这些意见是基于什么角度的理由,我可以说的是我们的研究工作并没有被耽误,至少我自己知道耽误我们的研究的其它各种因素其实更严重。而且,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研究进展仍然可圈可点,无论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可以放之四海,甚至传诸后世。

用别人做领导的时间写博客

做领导不会影响科研,写写博客怎么会影响科研?可是这中间的联系不是我想出来的。

前天到物理所讨论一些合作研究的问题,在闲聊中翁羽翔兄也和我谈到有人问他王鸿飞写博客是不是没有时间做研究的问题。

老翁说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我们科学院和高校很多领导都是双肩挑,管理做得很好,学问也做得很棒。王鸿飞又没有一官半职,就算他把别人做领导的时间用在写博客上了,管理科研双肩挑可以做得很好。博客科研双肩挑,科研又怎么会受到丝毫影响?

老翁的这个说法真是说到点子上了,他一说出来顿时就让我拍掌击节,不停地说我自己怎么没有想出这么好的答辞来。

老翁替我做的解释,也让我明白为什么批评我把时间用在博客上的人都不是有关领导,而基本上是那些常常出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心批评学术领导殚精竭虑为人民服务就一定同时做不好科研的人。

要体谅领导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鲁迅说:“哪里是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不是天才,领导当然也不是天才,领导只是不容易。他们经常加班加点,奔忙于管理和研究之间。

如果我也做了领导,业余时间上的自由都要用在为人民服务之上,博客估计也就写不成了。好在我回国之前沈元壤先生就告诫过我不要去搞管理,那样会没时间做好研究。其实我现在虽然写一些博客,还是比领导要清闲得多,做科研的时间也多得多,常常感到幸运之至。

所以,我们应该理解为什么领导基本上都没时间写博客,也没有时间来看我们写的博客,更没有时间来批评我们的博客。

这样说来,博客这玩意儿,真的还有点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的味道。

官方科学家王鸿飞的strategic thinking?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我应该还算有点自知之明,一开始我给自己的博客起的名字就叫做“民间科学家王鸿飞的Personal Knowledge”,明确表明自己博客上发表的是业余的和个人的意见,不代表官方的意见,也不影响正常的官方工作。

如果哪一天我做了领导,博客的名字大概就得改成“官方科学家王鸿飞的strategic thinking”,而且博客的内容就不是发布在科学网的科学家博客上,而是直接发布在人民日报或(谦虚一点)在科学时报头版的显著位置。

要真是这样,岂不是每天睡觉的时候都会在半夜笑醒好几次?



博客感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6-19781.html

上一篇:北大清华在搞什么名堂?
下一篇:男生要有好的阅读趣味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6: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