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独尊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唯我独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

博文

2008年证券投资策略研究

已有 3635 次阅读 2008-3-16 13:44 |个人分类:证券投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证券

一. 大盘走势回顾
大盘指数从2005年6月的998点,至2007年10月的6124点,上涨了614%,历时29个月。按股票上涨轮动规律,可分为划分四个阶段:
1.建仓时期(2005.6.6-2006.9.1):这段时间历时15个月,上涨175%,建仓与上涨主要为股权分置所驱动。在此期间,主要为绩优股上涨,绩差股上涨较少,或基本没涨。
2.主升浪期(2006.9.23-2007.10.19):这段时间历时14个月,上涨306%,上涨主要由于我国经济出现了快速发展态势,并且国家对股市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这个时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1)  业绩发现期(2006.9.2-2006.12.30):主要为业绩与前景好的股票上涨,即“二八”现象,其中主力前期建仓的大盘蓝筹股与成长性好的股票表现突出。这段时间历时4个月,上涨64%,指数创出历史新高,市场指数预期高度为2400-3000点。
2)  题材股表现期(2007.1.1-2006.5.30):在市场前景较好、国家对重组与注入的支持下,绩差股上涨数倍,出现“八二”现象。这段时间历时5个月,上涨62%。舆论普遍认为过热,受印花税提高三倍政策打压,两周暴跌21%。须指出的是,该期间绩优股波动不大,部分还呈缓慢上涨格局。
3)  价值深挖期(2007.6.1-2007.10.19):这段时间历时4个月,上涨56%。随着资产不断注入股市十年向好的口号影响下,大部分蓝筹股及有注入题材的股票向更高价格上涨,又出现“二八”现象。指数预期高度为8000点。此期间不少绩优股走势已疲弱,如绩优龙头万科在8月就开始见顶,拒绝一起上涨。题材股总体呈横盘调整态势。
3.调整期(2007.10-现在):目前已历时5个月,下跌36%。理论调整时间为15个月(至2009年3月),调整第一目标为4165,第二目标为3561。目前下调深度已超越第一目标,如下调至第二目标,市场将彻底进入熊市,市场形成较大的恐慌(有不少经济学家已呼吁救市)。目前市场指数预期为3500-3800点。
                                                      
            二. 大盘走势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认为,大盘的主升浪已完成,目前已进入痛苦的调整期。调整时间约15个月,以消化近两年来过大的升幅。调整期间特点分析如下:
1.  调整深度分析
作为牛市,一般调整深度为0.618,即至4165。然而,由于这次上涨时间长、涨幅大,且又遇大量大非解禁扩容和国家经济可能出现拐点影响,大盘下调至50%的位置3561也是有道理的(这也是基金在指数低位仍不断出逃的原因)。
须指出的是,这次下调主要是对上涨幅度较大的绩优股的调整。目前其普遍调整幅度达50%以上,绩差股则基本未受到影响(恐慌也仅限于基金,散户还没有深刻体会)。如果大盘真的向3561靠近,下一阶段将是绩差股惨烈的大幅度补跌(而绩优股则呈缓跌趋势)。
大盘是否进一步深跌,主要取决于经济形势与市场内在因素。以下就此予以分析:
(1) 经济形势
我国的国民经济从2000年起持续快速上涨7年,进入发展中后期。经过前期快速的发展,经济结构急需调整,而这时又恰遇美国次级债危机,所以我国经济进入调整是必然的趋势。由于这个调整是对我国经济上涨过快的中途调整,时间会较短,预计不会超过一年,我国经经济或会获得逐步恢复。同时,美国的次级债危机有可能在下半年见底回升。因此可认为,经济对股市的影响将趋极限。须指出的是,经过这次健康的调整,我国经济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预计时间在5年左右。
(2)   市场内在因素
目前市场调整主要源于对前期上涨的调整和对前景悲观的调整。这需要从三方面来分析。
1)      上涨的调整:从绩优股来看,已达到熊市场调整幅度,向下空间理应很小;从绩差股来看,尽管这次基本没有调整,但经过5.30的调整,调整幅度也在50%左右。所以,对上涨的调整应该已完成。
2)      前景的调整:这实际是根据市场内外因素与预期对估值系统的重估。从绩优股来看,尽管以后不能保持前期快速的增长态势,但由于大部分的市盈率只有20-25(且成长性多在50%以上),或进入合理的价格区间;从绩差股来看,由于前期下跌较小,将有较大的补跌空间,不过,在证监会对重组与注入的高度重视之时,机会与风险并存。
3)      股改的消化:今年有大量的大非上市,这些大非成本低,又遇国民经济调整,公司经济紧张,选择退出的将比较多。为此,需要大量资金和较长时间来承接,将会对市场与指数形成较大的冲击。这约束了上涨空间,也拉长了调整时间。
2.         大盘走势预测
预计2008年3月见底,在超跌股与创业板题材股的带动下,展开为期3-5周的反弹,反弹高度预计为4800-5000,涨幅为24-29%。这次反弹是最有参与价值的最后一次反弹,所有股票均会上涨。5月下旬第二次快速探底,题材股跌势将较为凶猛,预计在3800点获得支撑。经过七周调整后,预计在七月上旬展开奥运反弹,反弹至4500点,预计历时3-5周,涨幅为15%。随后进入深幅缓跌,预计支撑位在3800点,并一直在此点位附近横盘至次年3月。须指出的是,每次大盘涨跌时,题材股的涨跌幅度将比大盘大一倍以上。
3.         市场主力分析
目前影响主力持仓的主要因素为增发与经济发展减缓。
(1)   公司增发:由于宏观经济紧缩,不少公司计划通过增发来缓减公司的资金状况。一般只有绩优公司才有条件增发,所有对绩公司冲击较大(主要是股本的扩大与每股盈利的稀释)。增发冲击的大小取决于经济紧缩的力度与时间。由于不确定性较大,主力争相逃跑,预计要观望半年以上才可能重新进入。
(2)   经济发展减缓:从目前来看,美国经济已在很大程度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我国外贸影响较大。同时我国经济内部结构也急待调整。因此,我国经济发展减缓和实行紧缩金融政策是必然的趋势。就目前而言,外部的影响与宏观紧缩的程度还无法定论。但由于我国经济已步入快速发展的车道,受惯性的作用,这次调整应是快速良性软着陆,总体影响不大。
(3)   市场资金状况:目前我国的股市主要为资金推动型,资金供求状况决定了市场的发展方向。目前从总量来看,尽管有外资不断涌入,但大非、IPO 、增发以及创业板等抽走的资金将远大于供给的资金。因此今年指数(尤其是大盘高价股)将不具备大幅上攻的动力。
                                         
                                         三. 2008年投资策略与建议
1.         一般建议
综上分析认为,2008年将是调整年,目前正处于调整低潮期。预计调整时间为15个月(至2009年3月),主要调整对象为大盘绩优股。指数下调空间不大,预计3800点有强支撑。3800点以下将是空头陷井。建议潜心研究高成长绩优股(暂不投入,但2009年将会有惊人的涨幅),重点投入低价题材股,采用波段买卖策略。奥运后全部退出题材股的炒作。
2.        投资机会
1)  低价题材股:2008年将是散户(波段与短线)投资的极乐天堂(形成市场扩容,资金缩容的态势)。预计大部分基金(尤其是私募基金)也将会参与分享这个盛宴。主要理由如下:
(1)   股改后,大股东做大做强上市公司的积极性较高,资产注入将层出不穷;
(2)   受通涨影响,不少公司产品的价格快速上涨,导致公司的利润大幅增加;
(3)   在证监会改善公司质量要求和成立专门重组审批委员会的重视下,市场重组的力度将大大提高;
(4)   创业板、期货、奥运等大型题材,百年不遇。
建议按技术走势选择买卖强势股,对哪些成交量很小,且技术走势差的,没有主力关照的股,应坚决退出。重视大盘周期,低进高出。
2)  超跌股:从去年10月以后上市的新股,有不少跌幅在50%以上,有部分题材丰富的超跌股将有存在大幅报复性反弹的机会,如中国石油、中国铁建、中煤能源、中国太保等。由于这些股要求的资金量大,且需要时机配合,因此,不会随创业板块、奥运板块同期快速大幅上攻,而是择时单独表演。
3)  新股:新股主要是对其高成长的预期。由于与2008年投资主题不吻合,因此,新上市股、中小板2008年投资机会均较小,建议不参与。创业板尚待观察(预计前期高开低走的可能性较大)。
4)  绩优股:建议观望至7月后再投入,其中重点推荐深发展、中信证券,预计至2009年可获得3倍以上的收益。
 
       有专家认为,受国际化估值与大盘股(尤其是中石油)价格回归影响,上海指数可能跌到3000点,甚至更低。你的观点如何?
      
      
       
  注:(1) 以上未考虑国外游资攻击。
             (2) 在2007年10月大盘暴跌前,本人成功地预计了大盘顶部和反转时间,并准确地指出了A浪下跌时间、调整低点和主要调整对象。详见: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835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683-18350.html


下一篇:2007年证券市场走势深度分析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30 09: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