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传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unluo 草地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植物生理生态学

博文

传统文化及其载体不能轻易抛弃

已有 4427 次阅读 2008-3-5 22:1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传统文化及其载体不能轻易抛弃

            ——与周云龙和刘玉凯两位先生商榷

    科学时报的“科学时评”栏目于22728日分别刊登了周云龙先生的“从科学败给病痛说开去”和刘玉凯教授的“由奥运会说到禁放鞭炮”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使我想起了同一个词——“传统文化”。同时也给了我一个逻辑,如果要得到这样的结果,就不能那样做。

有人曾经说过,社会的高度进步应体现在三个方面:物质(经济)、精神和环境。传统文化即属于精神层面。在贫穷的时候,我们追求生活的富足;在吃喝不愁得时候,我们又开始追求生活的品位,不光要活的潇洒,而且要活的舒坦。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十分重视物质文明建设,但精神文明和环境保护均放置于了相对次要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看来,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一个人吃不饱的情况下,他是无心去欣赏国色天香的牡丹花和高雅的高山流水的。

如何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是当代的一个重要论题。从两位先生的论题里,都有一个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的问题。“酒文化”和“放鞭炮”都是传统文化。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有的人主张摈弃传统文化,认为老祖宗的东西都是腐朽的,落后的,应一概否定之;也有人在努力使传统文化平民化,让普通百姓也能读的懂,看的明白“阳春白雪”。当前的国学很热,于丹很红,结是应时而生。喝酒患病时没有把握好度的问题,放鞭炮引起环境污染也是没有把握好度的问题。我认为,老祖宗的东西还是不要丢了,如果丢了,那就是忘根忘本。

象酒和爆竹,在笔者看来都是文化的载体。更不能丢弃,中国这么多年的酒文化之所以能延续下来,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能说有些人贪杯就说就是坏的,爆竹引起大气污染就是坏的。我小时候,快过年了,爷爷去集市上卖几斤玉米,给我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鞭炮,我倒认为春晚可以不看,鞭炮不可以不放。“总把新桃换旧符”,“爆竹一声大地春”,这是春节的味道,春天的气息,也是中国的文化。为什么这么多年鞭炮禁放,禁而不绝,因为老百姓觉得,过年不放鞭炮,没有动静,不热闹。因此近年来不得不将20世纪末禁止城市燃放爆竹的政策改为“有条件的燃放烟花爆竹”,并设立禁放区。

什么是中国人,中国人的属性是什么?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连春节放鞭炮都不知道,不是很可悲了吗?而且,我们也没有必要通过不放鞭炮来向外国人说明我们进步了。如果你不放鞭炮,老外还以为北京和纽约没什么不同,高楼大厦,宽阔的马路,他们不仅会问,我是在北京还是在纽约啊?刘玉凯先生的担心大可不必。

大英博物馆会典藏科学家的各种文章,即便是他反对你,也会让你留存你的思想观点,留待后人查考。这就是一种开阔的胸境。

我还有一点胡思乱想,就是爆竹也许也会变成启发出“诺贝尔”奖的材料,我们不敢轻易摈除什么,你觉得没有用,不一定对别人没有用,不一定对我们的后代没有用。正如站在一助高树面前,艺术家看到的是雄伟,而木匠看到的是它是块做家具的好材料,而以为植物分类学家看到的是这株树属于哪一科哪一属。若要否定什么必须甚之又甚。尤其是做为外行来看专业的问题尤其如此,只能提出仅供参考的外行建议,而不能帮内行下结论。随意得否定什么,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尤其是居高位者,本身就已权威自居,如若乱发言论,将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后果。

我的观点,酒呢还是要喝,但要少喝,享受聚会的欢愉和生活得快了嘛,只要大家喝得尽兴就好;鞭炮呢还是要放,但不要放的得太多,而且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孩子放鞭炮,大人一定要陪同。总之,只不过是讲求一个度而已。我们要物质、精神和环境都要兼顾,这也是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和谐程度的重要体现。千万不能顾此失彼,矫枉过正啊。我们还等着酒后的“李白”和鞭炮后的“诺贝尔”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389-17092.html

上一篇:谢谢科学网批准我加入进来!
下一篇:我国育成生物柴油植物膏桐新种ZZ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5: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