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生产关系:现代教育的本质 精选

已有 7922 次阅读 2008-2-3 12:40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生产关系:现代教育的本质——论现代教育的本质(上)

 

教育学常识告诉我们,教育起源于劳动,是适应传授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验之需要而产生的。这表明,教育从一开始就是同生产力相联系的,即与生产力中劳动者这一要素相联系的。作为生产力中主导致因素的人,是掌握了一定生产知识和生产技能的人。其生产知识和生产技能,自然不是其生来具有的,按通常的解释,它们是从后天的实践中得来的,固然不错,但问题是:怎样从实践中得来?这里首先涉及到实践观的问题,即如何理解实践的问题,进而,实践在本质上究竟是个人实践还是社会实践?

 

如果将实践理解为个人实践,则由实践中获得生产技能和生产知识,便纯属于个人之事,而与其他人无关,这样,自然就不存什么传授生产经验的事,也就无所谓教育了。故教育的生产和存在,必定是同社会实践相联系的。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劳动经验之传授,实质上是实践中的一种社会关系,确言之,是一种与人必须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和生产知识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素这一客观要求相适应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显然是属于生产关系范畴。这就是说,教育按其本性来说,首先是属于生产关系范畴。人们为了进行生产,就必须结成一定的教育关系;离开教育,离开生产技能和生产知识的传授,便不可能进行现实的生产。

 

古代的学校教育,是贵族教育,本质上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作为社会生产力中主要因素的劳动者则与此无缘。因此,这种教育显然不属于生产关系范畴。事实上,古代学校教育,也不是以传授生产知识和生产技能为根本目的。在中国古代,它是以传授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和本领,即韩愈所谓“传道”、“授业”为根本目的的。在西方中世纪神学统治时代,学校教育是以传授神学知识和培养神职人员为根本目的的。

 

古代传授生产技能和生产知识,并不依赖于学校教育,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其时的生产技能和生产知识,主要不是通过科学技术转化而来,而是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而又直接致用于生产实践的经验性的东西。经验性技术知识是不适于在学校中传授的,而必须在实践过程中传授才能收其实效。在实践中直接传授知识和技能,属于原始教育范畴。这意味着古代社会中于学校教育之外,原始教育依然在生产领域起其作用,发挥着其固有的生产关系之功能

 

但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生产实践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就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了。工业革命以后,工业发展必以科学技术的进展为其先导。

 

由于科学技术原理具有理论性之特点,它适于在学校中传授;同时,通过学校教育来传授科技知识,亦有利于迅速、规范而成规模地培养工业发展所需之人才,因此,近代学校教育越来越把传授科技知识作为重要内容。这意味着近代学校教育,又与生产劳动发生了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工业文明愈发展,这种联系就愈紧密。

 

到了现代社会,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后,科技(特别是高科技)对社会生产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巨大作用,以至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主要依靠科技的发展,科技真正显示出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雄威。与此相应,现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关系,亦致密到无以分割的地步。人们为了工作,为了参加社会生产,不仅首先必须接受学校教育,甚至必须接受高等教育了——如果要参加知识性、技术性要求较高的社会工作的话。现代义务教育,就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实践已经无法同学校教育相分离之程度的必然产物。

 

可见,现代学校教育发展到今天,其性质已经根本不同于传统的学校教育了,它仿佛回复到了与生产劳动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原始教育——学校教育重新获得了其生产关系的性质。当然,这种回复是在更高阶段上的回复,它不再是直接在生产实践中进行的传授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的原始教育,而是在现代学校里开展的本质上是传授以现代科技知识为核心的、现代生产知识为内容的现代教育。这种回复现象表明,经过了几千年的“劳力”和“劳心”的分离之后,二者终于得以在高级形式上统一起来(这种统一当然也还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从现代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的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看,现代教育本质上应属于生产关系范畴。至于现代教育还具有传授其它与生产实践无直接联系的社会知识的功能,那只不过是表明教育关系同其它一切生产关系一样,亦必然有与之相应的上层建筑。这也就是说,现代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体系,其内部又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分。根据教育内容,大致可作这样的区分:传授以科技知识为核心的生产知识的教育,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是为“生产教育”;而传授以政治伦理知识为核心的文化知识的教育,则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为“文化教育”。

 

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无疑,生产教育是决定文化教育的。故教育必须以传授生产知识特别是科技知识为根本目的,其它知识的传授都必须服从这个目的,为实现这个目的服务。另一方面,文化教育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生产教育。故教育又不能忽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这里有必要强调的是,在以生产教育为本的前提下,应当重视文化教育,其更具体的理论根据在于:

 

社会生产力中的人具有双重性——既是“物”又是“人”。作为“物”,他们是生产力的要素;作为“人”,他们又是生产关系的主体。文化教育就是服务于生产关系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传授一种与这种生产关系相适应的政治、伦理等等的价值观念,以确立其主体性。离开文化教育,其人便不能成为生产关系的主体;而没有其主体的存在,生产关系亦无以独立自存,从而脱离生产关系的生产力就不是现实的生产力了,或者充其量只是一种现实的但非社会的生产力——一种现实地压迫着人类自身的异己的自然力。这当然绝不是人类所向往和追求的东西。因此,文化教育是绝对必要的,是人类自觉地控制其自身的自然力而不使其盲目发生作用所必需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15320.html

上一篇:官本位与做人难:怎样才使自己不做牛马?
下一篇:回家过年啦!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4: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