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天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pzhai 一直研究昆虫迁飞,弹指间已经知天命,自己也成了个迁飞的虫儿

博文

天使们_2006之BPHRODS(二)

已有 5492 次阅读 2007-1-27 23:5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2006年8月底褐飞虱突然铺天盖地大规模入侵,好多地方一个晚上一盏灯就诱到几万头甚至几十万头褐飞虱,创了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29)。我的故事就要从这儿讲起了。

     829日晚上,机房里和办公室都落满了褐飞虱;上趟WC,只见地板上竟糊了一层褐飞虱。这在以前可还没见过呢!于是拿起相机拍了些虫虫照。没想到,30号晚上虫子更多了,不仅地上的虫子更密集了,走廊上的灯光下有好多好多的虫子在旋转飞舞,于是就又去拍了些照片,并试图拍几张落在灯座里的虫子。当我把这些照片倒到计算机里打开一看,不由得大叫起来:哈哈!我逮住了RODS!我抓住了RODS!!一直很关注RODS的事情,所以一眼就看了出来,它们是RODS!它们是BPHRODS!这是那些灯下旋转舞动着的褐飞虱们的艺术照!!!于是把分辨率提到最高(SONY DSC-F7172560×1920),站到灯下又咔嚓了好半天,专拍灯下的飞虫。结果得到了下面这样的BPHRODS

 

 

 

 

 

 

 

 

 

 

 

 

 

 

 第二天,831号,报社、电台、电视台的记者纷纷前来采访翟教授,问这两晚上城里连降“虫雨”、小飞虫严重扰民是怎么回事儿?这才知道原来城里已被褐飞虱们闹翻了天!我们学校位于市郊,已经好久没进过城了,真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七年喽!第三天,91日,到《现代快报》社做了个视频访谈,与网友们聊了一个小时的褐飞虱,这才看到了南京几家小报的那些报道。回家来马上上网google了一下,真不得了啦!原来这些虱群们又一次使南京城陷落,满街遍地处处都是飞虱,地上虫层厚达10厘米,还有一经警在一家银行的门里门外竟扫出来30公斤的褐飞虱尸体!

阳台上的褐飞虱尸体, 估计有上百万头!

正在唏嘘感叹之时,一幅图像映入眼帘,不由得再次大叫:哇!BPHRODS

 这是《南京晨报》记者戚在兵拍摄的路灯下成堆的褐飞虱,但那些飞舞着的虱虫们却成了BPHRODS!灯下那么多虫,加上专业摄影记者的技术和设备(我想应该是摄像机拍的吧),拍的效果比我那照片可好多了!

能用普通数码相机拍到BPHRODS,实在令人兴奋!我也说不清楚当时的快门速度是多少,是傻瓜拍法自动调控的。当时是手动把焦距对在34X的样子,站在灯下拍,与虫儿们的距离大概是1米左右。从效果看,凡是进入视野中最佳距离的虫子形成了最清晰也最典型的RODS,其他的则有些模糊。而所成RODS的形状与虫子进入视野时的体态(正对镜头或侧身飞过或旋转转弯)有关。

想起来,2005年韩国庆尚大学的宋裕汉教授也曾用普通数码相机拍到过BPHRODS。那是20065月份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在杭州开了一个关于稻飞虱的生态学与治理的国际研讨会,宋教授在会上做了个报告,其中有一张褐飞虱上灯的图片。当时他自己没意识到拍到了什么,我也没意识到那图有什么特别。但我会后再看那图片时,惊讶的发现那是一幅多么完美的BPHRODS图片啊!他可能用了连续曝光(应该是月光模式),所以拉出了非常漂亮的褐飞虱在灯下的飞行轨迹,而这些弧形的轨迹是由RODS构成的!

从上面这几幅图中,可见越南Can Tho城外的稻田、城里的夜景、落在啤酒广告牌上、墙壁上和路边的褐飞虱。

我的判断,只要配之以合适的快门速度,飞虫将是RODS的主要来源。鸟类的飞行速度比虫子要快得多,所以用普通相机很难抓拍到它们,用摄像机的话就有可能拍摄到BIRDRODSJose Escamilla所拍摄的那些圆柱状而无翼的飞棍估计是鸟,只是当时的拍摄角度和快门速度都不是很合适而未显出鸟翼翻动所形成的多翼飞棍。至于Mark Lichtle在墨西哥燕子谷中所拍到的飞棍则肯定是燕子!Mark的照片中有一幅是群飞的燕子和一个飞棍,这反倒成了飞棍不是燕子的证据,其实只不过是能看出是燕子的燕群距离远而成为背景,而离镜头距离最合适的那只燕子在快门速度的作用下便成了飞棍。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解释为什么Jose对飞棍速度的判断多么荒谬:形成飞棍的目标物离镜头很近,炮弹也好、山头也罢,那都是远距离下的背景,怎么能用距离相差甚远的物体做参照来计算速度呢?

好了,故事讲到了这儿是不是就可以说 这是飞棍的终结呢?我想可以的!只是Jose Escamilla的追随者们、那些UFO迷们肯定还会鼓噪不休,那就只能随他们去吧。愿咋的咋的!但希望央视千万别再忽悠我们老百姓了!

接下来请看“天使们_2006之BPHRODS(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5-132.html

上一篇:天使们_2006之BPHRODS(一)
下一篇:天使们_2006之BPHRODS(三)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