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路的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xl

博文

宜居城市研究什么

已有 4604 次阅读 2007-12-14 21:49 |个人分类:研究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记得 宜居城市一词 “火”起来是2004年。后来,很快在全国各地掀起建设宜居城市的热潮。宜居评价成了研究热点,提出了不少宜居评价体系,很多机构不失时机地给城市打分排名,横着比,竖着比,国内和国内比,国内和国外比,公众被忽悠了一把又一把。真的该把理论好好理理了。
 
今天,董晓峰的博士后出站报告题目就是“宜居城市理论与实践研究”。借机写几点想法。
 
宜居城市的意义
 
按我的理解,宜居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含安全、健康、便捷、舒适等涉及城市生活质量的很多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产业开发也好、住宅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好,最终目标总是要落在人居环境上,而评价人居环境的尺度就是宜居。换个说法,宜居城市给开发建设提出了共通的目标和评价尺度,所以它才有意义。
 
全面理解宜居的内涵
 
陆大道先生担心宜居城市又变成一个城市评比称号,很有道理。一些人把宜居城市简单地理解成环境好,方便,舒适,这种理解很可能导致盲目的高标准建设和铺张浪费。我认为,要想避免这个倾向,必须科学地界定宜居城市的内涵——就是要体现永续发展的理念。其中,经济的永续包括产业结构的平衡、地域经济活力和特色的维持等。环境的永续包括高效利用国土资源、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社会的永续包括缩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口素质等。把这些理念纳入宜居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才能正确引导宜居城市建设。董锁成教授(是UN Habitat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说,城市的包容性(Inclusion)正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我觉得这些新的思想也可以组织进来。
 
宜居性评价的目的
 
宜居性评价无疑是很重要的。但打分、评比的目的何在?怎么和政策联系起来?我想宜居性评价的目的可分三个层面:一是把握现状,二是找出改进的方向,三是辅助决策。现在,大部分研究集中在一、二层面,作为辅助决策的依据还很不够。为什么呢?因为缺乏关于影响因素和机理的研究,也就是关于政策因素对宜居性的提高产生什么影响的研究。所以,这是我们面临的关键课题。
 
研究方向和难点
 
樊杰教授的点评很精辟。他说理论探讨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通过指标来解析不同人群对生活环境的满意度;二是研究宜居性评价的时空分异规律,即不同阶段、不同地域单元的空间差异。关于方法,我想最大的难点是微观满意度评价和宏观统计指标的匹配问题。从居民满意度的分析入手,评价结果比较令人信服。但是,从统计数据入手得到的评价结果无法与之对应,所以由统计数据构成的指标体系很难检验。就我所知,还没找到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它阻碍了我们对于规划指标和宜居性之间的关系的把握,因为很多规划指标只能用统计指标来表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07-12669.html

上一篇:夜读开题报告
下一篇:小产权房整治的空间规划路径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8: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